古传太极拳入门单操,分动作单操和行气单操。动作单操在招式数量上,要远远多于行气单操。但是行气单操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动作单操就变成了体操,和真实的武术无缘。和真实的武术无缘了,也就谈不上真实的武术能够带给我们,特有的养生祛病和延年益寿的功效了。
我师父今年八十多岁了,翻江倒海这套行气单操,他还在天天练。因为我们古人创造的这个翻江倒海的行气单操,呼吸要领把握容易,并且动作舒展,抻筋拔骨,气感强,所以养生祛病的效果非常好。从国内来的朋友,参加我们这的短期培训班,学的也是翻江倒海这个行气单操,回国了也一直在坚持练。
1)行气单操的习练顺序:
首先要以舒适自然为首要原则,其次才是顺序上的考虑。1-5节的行气单操,不要求完整习练。要把第1节的肢体动作完全练熟了,并且整个肢体动作的行气都顺畅了,才可以考虑把第2节加进来。而且从第1节到第2节的过渡,是自然而然地一个过程。
实际上,第1节在动作和行气上都真正熟练了,自己就自然而然地想向其它的动作拓展了,这是气足的自然表现,这时,第2节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入了。同样,第1,2节也都真正练成熟了,再去考虑自然而然地把第3节加进来......。
千万不要为了“完整”,而勉强先把1-5节都“学会”。习练内家武术,不是一个晦涩的消耗身心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在正确方法指导下,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享受的过程。这个正确方法,以泰然舒适为首要原则。
请大家注意:我们练拳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地把功夫练上身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这个练拳的过程,不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是一个身心的享受过程。所以,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我们万不可把功夫都消耗在了肢体动作的记忆上,因为用脑了,我们就没有行气了。
以养生治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朋友,完全可以先把动作单操放到一边,重点习练行气单操。等身体完全康复了,精力体力倍增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去习练动作单操了,甚至会习练动作单操的组合,完成古人真正的练法套路。
2)动作单操的习练顺序:
动作单操的入门功夫在脚。严格的说:脚的26块骨头没有全部揉开,整个身体的任何动作都是错误的(指动作单操的动作)。
但是古人在动作单操的设计上却很科学,因为在揉足的同时,还有吊筋技术的自然加入,还有开膝踝胯关节动作的自然加入。所以,足上的功夫过关了,下盘的功夫也过关大半了,这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民国武术家陈炎林老师多次说过,太极拳功夫全在腰腿......。
我们所习练的这套动作单操,是我们的祖先针对成年人所设计的,不是为从小习武的人(童子功法)所设计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古人设计的这套动作单操,因为有了行气单操的行气功夫做为基础,所以我们在完成动作单操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灵的疲倦感觉都很弱,而筋骨行气的舒畅感和内心释放压力后的喜悦感,却很强。所以我们可以把常人看来,难度很大,操作起来很吃力的动作,完成的很轻松和愉悦。这也许就是这套动作单操开筋开骨效果显著的原因吧!
但动作单操却很“吃功夫”,也就是说它很耗时间。但这个过程一定是舒适的和享受的,古人甚至通过这个过程来习武修道。
对于动作单操,我们必须投入大量时间,而这个投入的时间,还必须是一个身心双修的过程。习练动作单操(也包括行气单操),如果感觉疲劳,耗神耗力,就一定要停下来,找出原因。
终上所述,动作单操也需要打好基础。没有练过关的动作单操,就先要把它练过关,过关之后再去练下一节。练不过去的动作单操,不要强求去练,而是要回到上一节。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把习练单操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随时随地的发送到留言区,不要犹豫。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很多,但是说多了又担心大家不好把握重点,所以及时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谢谢大家!
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