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有一段时期,女生痴迷于琼瑶爱情小说,男生们则对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心驰神往。书中那些功夫精湛、武艺炉火纯青的武林高手,凭借一身武功行走江湖,铲奸除恶,行侠仗义,相信很多男生的心目中,都曾有过一个武侠梦,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书中的角色那样的好身手,成为一代武林奇侠。
然而不幸的是,武术在文艺作品之中的辉煌,与现实之中处境之尴尬,恰好构成了鲜明反差。绵延不绝数千年的传统武术,发展到现代,不知不觉中开始面临巨大挑战。世界各国的五花八门的搏击术,如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等等,都在国内大行其道,日渐兴盛,作为国粹的传统武术,却一度遇冷。
传统武术的尴尬现状,与近几年来的“武术打假”之风密不可分。不可否认,有很多所谓的传统武术“大师”,却根本经不起实战考验,他们对真正的传统武术一知半解,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借武术作为敛财工具,对传统武术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令人痛心不已。
这种现象固然是不可否认的现实,但另一方面,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些冒牌的武林“宗师”仅仅只能代表他们自己,而决不能以偏概全,不分青红皂白认定传统武术一律都是花架子。
盲目崇拜、抬高甚至神化传统武术,固然是一种不好的倾向,但把流派众多、门类浩繁的传统武术,统统说成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武术宝库中,有一个派别,就是完全立足于实战,具有无可争议的实战性能。
这个派别就是“军旅武术”。所谓“军旅武术”,是指古代军队在作战和日常训练中所产生和使用的武术门类。军旅武术,与普通武术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点,就是其具有极强的实战性和杀伤性,不仅不是什么花架子,而且往往是凶狠凌厉的必杀技。
古代数千年时间一直处于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一直以近身搏击为主,军旅武术就是在你死我活、刀刀见血的残酷战场上磨练总结出来的。可想而知,在这种严苛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军旅武术,实战性能绝非普通武术流派可比。
军旅武术在明朝中后期达到发展顶峰,出现了很多威震天下的功夫高手,戚继光和俞大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俞大猷虽然没有戚继光名气大,但论及个人武技和军事素养,绝不在戚继光之下。
俞大猷一生从军将近五十年,身经百战,南剿倭寇,北御鞑靼,屡立战功罕逢敌手。在长期的实战生涯中,俞大猷虚心好学,遍访名师,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在剑术和棍术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连以棍法闻名天下的少林武僧,都慕名拜在他的门下学习棍术。
俞大猷的功夫有多高?年,已经69岁的俞大猷已经退休在家。闻听北方边境鞑靼骑兵屡屡入侵,边情紧急,俞大猷给兵部尚书谭纶写了一封请战书,主动请缨要求上阵杀敌。
俞大猷因为年事已高,生怕谭纶嫌他年纪老迈不堪大用,于是在信中干脆利落地提出一个请求,“试选三十好汉,各提枪棍,以猷一人独当。不令其披靡辟易,请就斧钺”,让谭纶挑选30条武艺高强的壮汉,各持兵器刀枪,他俞大猷一人单挑30人,如果不把这30人全打趴下,他甘愿伏法被杀。
俞大猷这封信是正式的请战书,谭纶也是朝廷命官兵部尚书,这封信也具有军令状的意味。因此俞大猷绝非信口开河之言,虽然谭纶并未答应他的请求,但俞大猷以69岁的高龄仍然敢一人单挑30条壮汉,显现出他充分的自信与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传统武术绝不能一概而论说是花架子,在实战性方面确实不可小觑。《明朝那些事儿》中,对俞大猷的一生也有过生动传神之描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品味。
明朝那些事儿(新版套装全套共7册,3种封面随机发货)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8购买参考资料:《正气堂集》《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