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来华设擂,侮我中华嚣张至极,李书文奉二师父张景量之命到京赴擂,将其左腮部打掉鸡蛋大小的一块皮,肋骨打裂,击下擂台。年,李书文被张作霖敬聘为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第一天走马上任就被日本武术教官冈本挑衅。立下生死文书后,李书文与其交手,躲闪后只顺势一掌将冈本的肩胛骨拍得粉碎。众日本武道教官不服气,还要与李书文较量,被张作霖制止。
李书文先生练武的时间,远远超出了目前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甚至超越了泰拳选手的训练时间,那里有不成功的道理?他用生命去拼搏,在腥风血雨中升华所学之技,在千万次生死搏斗中提炼、充实、完善中华武术的精技纯功,出手非死即伤。
功夫就是时间,时间就是功夫,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泰拳手从小就开始训练踢橡胶树,踢得骨密度增加,甚至骨质钙化,将腿练得硬如铁。成功路上无捷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例如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即是如此,这位荷兰画家的一生,短暂而传奇。他曾做过传教士,27岁“高龄”才决定投身绘画事业;在约10年的创作生涯里一直郁郁不得志,只卖出一幅作品;他饱受精神疾病折磨,却没有放弃梦想坚持创作,梵?高在创作画时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了,整日如痴如癫地作画,常常被人误解为疯子,饱尝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嘲讽与屈辱。只到他死后人们才如梦方醒地意识到,世界失去了一位才华卓越的艺术家。
习武与画画都是靠时间打磨的,尤其是你死我活的格斗术,来不得一点虚假。返回来再说散打名将孙涛为什么不敌泰拳手播求,播求在日本最知名的站立综合搏击赛事K-1上风靡全球,其成绩是战,胜;而作为中国体制内的运动员,孙涛的比赛次数只有24战。无论是训练时间还是比赛经验他都不及播求,怎么可能胜利呢?很多自生自灭的传统武术习练者的训练时间更是少得可怜,怀着满腔热情却还要为一日三餐奔波,有的一天练半小时都无法保证,平日只能口传心授,多是说招说手,几乎无实战训练,所以拿什么与散打泰拳抗衡呢?
格斗术水平是用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一分一秒的时间换来的,我们不应动不动拿科学训练来怨天尤人,科学训练确实可以使运动员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但也不代表它能代替经验与训练时间。我认为泰拳手的训练极其残酷,他们几乎都是因贫穷而从事泰拳训练的,谈不上科学的问题,所以说我们不能再给自己找借口了。目前一些传统武术的技击性不高,但它们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真实实力。
(张胜利,河南民权精英中学校长;李建卫,中国武术七段,西安市莲湖区武协副主席)
文/张胜利李建卫
编辑/周镠超
“少林功夫扬天下,天下太极是一家”,
《少林与太极》杂志年订购新通道,
您可在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