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402153973420&wfr=spider&for=pc
中国功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但在民国之前外国人很少了解中国功夫的精髓,甚至把它看作是一种花拳绣腿的表演。直到后来,中国出了一位痴迷武学的上将,将中国武术带向世界,他就是国术的创始人张之江。
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陌生,提起中国功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小龙,全世界崇拜李小龙的人数不胜数,其实,张之江对武术方面的贡献不亚于李小龙。当年,他看到国家的衰落,立志要报效祖国,于是便创办了第一家国术馆,后来还创办了国术方面的杂志,让习武精神深入人心。
那么,张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出生于河北省一个叫作留老仁村的地方,小的时候,家里望子成龙,爷爷便教他读书,后来又把他送去读书。他读书非常刻苦,学到不少新知识。
但是,那时候就业机会很少,年,已经19岁的张子江还在家里务农,他每天所做的工作无非是种地浇水施肥,除此之外,还帮家里烧火做饭。虽说日子还算安逸,但他所学到的知识没有派上一点用场。他想去外面走走长长见识,可是家里面没有这个条件,只能屈居在这个小村庄里。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谁也不会想到,他这块金子真就发光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清廷招兵买马,把招兵的告示贴到了他们的村子内。他看到之后很高兴想要在兵营大显身手,由于高大威猛当即就通过了选拔,从此,他弃笔从戎,来到东北新军讲学堂学习。
到了兵营之后他在那里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冯玉祥、张树声等人,他们在那里称兄道弟,感情处得很好,平日里,除了练兵之外,就是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
那时候,清廷非常腐败,很多官员借故中饱私囊,对于这种现象,张之江深恶痛绝,冯玉祥跟张之江是一样的态度,几个好友那时便开始交流,如何反抗清廷,如何对抗日本。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后,这几个好友各奔东西,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这几个人中,发展得较好的是冯玉祥,护国战争之后,他成名之后自然忘不了当初的那帮兄弟,于是,冯玉祥给张之江安排了一个上尉参谋的职务。这个官职不大,冯玉祥之所以没给张之江安排太大的官职,是因为冯玉祥是属于公事公办的人,张之江必须从基层做起,假如他没有那么大的才能,给他安排更高级别的职位,显然,他是无法胜任的。
就这样张之江追随冯玉祥,从基层做起,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工作,一路晋升,年,张子江晋升为陆军少将,后来又担任团长;三年后,张之江升为旅长。
冯玉祥与张之江本来就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对他的能力非常钦佩,有重要事情都要请他在身边参谋,渐渐地张子江被冯玉祥所倚重。
年,冯玉祥也下野去江苏考察。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军中自然要找一个代理人,冯玉祥非常信任张之江,就让他担任了自己的代理人,此时,张之江暂时掌管了西北军,在这段时间,他指挥了不少战役。
在打仗期间不知什么原因,他患上了中风。医护人员给他用了许多方法都没能治好,这种病不要命,但总这么拖着也比较让人揪心。后来,一个警卫员无意说道,可能是抵抗力不够,抵抗力如果上来那么病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觉得警卫员说的有道理,就开始学武强身。
说来也奇怪,这用药都看不好的病,在他学武之后竟然病好了。从那之后,他就痴迷于武学,除了自己习武之外,他还想把武术教给更多的人。在统领西北军期间,他非常重视武术,他规定,必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等项目的考核,才能进入西北军。
他知道,每个士兵都应该拥有习武精神:面对强敌不畏惧,勇往直前。
当时,在中国的武术界,门派很多,真可谓是百花齐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不外传的绝学,张之江觉得这样一来,就不能把各大门派的武术融会贯通在一起,不利于武学发展,倒不如设立一个武术馆去吸取各门各派的精华,然后把武术传授给大家,传承下去,并向中央申请将武术改为“国术”。
年,时局大变,张之江离开了军队,痴迷于武学,全身心地投入“国术”运动中来。此后,他为“国术”称呼而奔走,开始筹办国术研究馆,打算招收学员,推广武术教育,但这个项目被教育部否决了。
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他们认为武术这种东西只能在民间流传,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张之江不甘心自己的提议就此石沉大海,紧接着便发动关系找到了军政界的朋友,在李烈钧的帮助下,年3月,他这个提议终于被批准。
中国国术馆在南京正式成立,这也是第一家以国术为题材的武术馆。他还创办了武术期刊,把一些练武诀窍印在上面教给大家。就在这前一年,他还做了一件让人不理解的事情,当时国民政府想任命他为军政部长,但他却很快拒绝,也许,在他的心中发扬国术比做部长更重要。
国术馆成立之后,他设立了一个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全都是知名人物,包括我们熟知的冯玉祥、蔡元培,还有商界精英宋子文。起初,这个国术馆教的武术来自两个门派,一个是少林,一个是武当。后来,教的武术种类多了起来,五花八门,有太极也有八卦。
在年代,日本举办相扑大会,张之江带着国术馆的得意门生去参加,在大会上,他见到了“日本天皇”,那时候,中国被戏称为“东亚病夫”,张之江想借此机会,一雪前耻,于是,他就和“日本天皇”提议,国术馆的高手想和日本武术高手较量一下。“日本天皇”一听竟然有人主动挑战,当即就来了兴趣,选出了4名日本柔道高手,而张子江让武术高手杨法武应战。
在比武当中,杨法武从容迎战4名日本高手,没过多久,就把这4名日本高手打败,其中,还有当时非常出名的佐藤次郎,他曾经与12个国家的高手切磋过都未曾败北。这次面对中国国术,日本输得心服口服,而张之江率领的国术馆为国人争了口气。
张之江不仅将中国国术带到日本展示外,他还致力于把中国国术带到全世界。年,德国举办奥运会,他带领中国的武术代表团,在德国奥运会上表演了拿手武术。全程表演时间达到20分钟,这一招一式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那一次,老外一改往日对中国功夫的偏见,再也不认为中国功夫只是花拳绣腿了。为此,张之江得了一枚奥运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奖章,可以说,张之江是将中国国术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张之江推崇的国术不仅为国人争了光,让老外刮目相看,而且在军队中开展国术,提高了士兵们的战斗力。也就在这一年,民国政府特嘉张之江为陆军上将军衔。
就在参加完奥运之后的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之江应李宗仁的邀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担任李宗仁的高级顾问,曾协助其指挥台儿庄战役,同时,张之江还出任武术教练,他把自己毕生所学教给了这些战士,他认为在战斗中火器固然很重要,但白刃战也能发挥其作用。
他让每个士兵都背一把大刀,练就了简单实用的刀法,在近距离白刃战时,这些大刀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日本士兵看到突如其来的大刀队,一时之间束手无策,吃了不少亏,损失惨重。大刀队声名远播,一位叫麦新的作曲家,得知大刀队奋勇杀敌的事迹,他很感动,随即创作了“大刀进行曲”。
后来,这段历史还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我们熟悉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句歌词,借鉴的就是这段历史。可以说,张之江凭着自己的努力,让中国武术得以发扬光大,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张之江既然为武术做了这么大的贡献,为何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张之江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在默默地付出之后,便退到了幕后,做起了无名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张之江还当上了政协委员,继续为祖国做贡献。晚年的张之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依然是痴迷于武学,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