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父母为孩子教育都付出巨大的精力。古时候有孟母为子三迁,现代也有父母为孩子上学买学区房。现在这种孩子叫“鸡娃”,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能够做到这一步,
可见我们中国对于教育的重视从古至今没有改变,甚至更加重视。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付出,甚至超越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家长。
之前网络上有报导,一位家长给孩子幼儿园的孩子报了八个兴趣班和补习班。他们秉承着要让孩子赢在跑线上,在孩子幼小的年纪强迫他们去学习、去追赶其他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非常辛苦,从小就要学习十八般武艺。父母给自己报了许多特长班,不仅要琴棋书画,样样都会,还要体育、武术样样精通。
现在商家也会抓住父母的心理,出现了很多开发智力、开发体能等各种特长班。只要你讲自己的人特长班吹得特别高大上,
就有许多家长蜂拥而至。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给孩子教育的支出可以达到家庭收入的80%以上。
河南“女神童”4岁开始读书,10岁上大学,现在生活是这样的!
在年大学开学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父亲牵着自己年仅10岁的女儿来到河南商丘工学院。他不是领着女儿来参观大学,
而是领着女儿到大学报到入学。年仅10岁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引起了多家媒体前来报道。这个10岁的孩子是神童吗,人们都在好奇,这个孩子是怎样学习的。
小女孩的父亲自豪的说,自己的孩子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在自己创办的培训学校读书和学习的,孩子全部的课程都是自己亲自教授。
原来这位父亲对女儿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他并不认为现在学校的基础教育是和孩子们的发展,他甚至抨击现在的应试教育。
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开设了一家培训学校,并且将孩子全程都在自己的学校学习。他们利用五年的时间就让孩子把小学到高中所有的知识都学习完了。还是父亲在16年的时候,让女儿参加了第一次高考。
当时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女儿就考了分。父女俩个人吸取了经验和教训,针对高考的内容两个人又学习了一年。终于在一七年高考的时候,女儿考了分,报考了河南商丘工学院。
有记者去学校采访过这个小女孩,在集训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瘦瘦小小的站在队伍的中间,显得与周围同学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小女孩在大学的生活中,由于年龄太小融入不了群体,以前活泼的性格也渐渐消失了,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有些孤僻内向。
虽然经过四年的学习,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但是由于年龄太小,没有办法工作。最终回到了家里,在父亲的培训学校担任辅导老师。
许多网友认为,这位父亲的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孩子没有感受学校的氛围,也没有同龄的朋友和玩伴,她的童年是没有色彩的,让人觉得非常可怜。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家长不能强制让孩子加速成长
1、年龄和心理的差距过大,孩子不能融入集体
像这个小姑娘10岁的年纪,应该与同龄的人在一起快乐的玩耍。而他到了大学之后,与周围同学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会造成孩子社交障碍,让孩子变得孤僻和自卑。
2、孩子还未形成正确的三观
10岁的孩子无论在身体或者心理上都还处于年幼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像这个小姑娘10岁的时候进入了大学,
身边的同学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的三观都比较成熟。小女孩有时候并不能理解周围同学的行为。而他的行为跟同学相比也比较的幼稚。在如此年幼的年纪进入到成人的时间,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总结: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家长付出精力去辅导孩子,教育孩子。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天性,家长也需要因材施教。
要遵循孩子们科学的成长规律,不要与其他的孩子比较,更不能拔苗助长。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享受他们应该有的快乐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