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咏春拳第二套拳为沉桥,现在又被人称为“寻桥。”寻桥这套拳最主要是强调腰、肘、膊和马步的配合。其中尤为注重马步的运用。寻桥的基本用意就是沉肘、落膊、逼马、助桥,所以谓之寻桥。曾经有部分习练咏春拳的师傅们解释何为“寻桥”时,从字面上说是如何寻找敌人的桥手。其实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咏春拳的宗旨,因为咏春拳的口诀明显的道明“追身莫追手”,何必还要特意创一套寻找对方桥手的拳呢?咏春拳中的桥是指通向对手的桥梁,桥手指前手臂,是南拳中最常用的词语,桥手也是南拳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手法,因为这是将劲力发送到对方的桥梁,同时也是对手攻击你时的必经之路。大部分南拳对桥手的要求是要达到刚硬有力,杀伤力大。训练时通过挌三星,上铁环,打木桩等方式进行训练。广东洪拳习练者中有一个叫梁坤的,人称“铁桥三”,就是因为对方一旦碰到他的桥手就会骨折而闻名。桥手除了重视功力之外,在用法上也包含了无数的变化,可谓是五花八门。咏春拳因为基于不斗力和追身莫追手两个核心原则,咏春拳不会以桥手硬碰硬去应付对方刚猛有力的桥手,更不会特意以桥手攻击对方的桥手。恰恰相反,咏春拳桥手是基于卸力及来流去送的原则来应对刚硬有力的桥手。这样一来是令对方失去着力点;二是用束桥方法在对方桥手发力之前阻止及伸展;三是以肘底力,也就是本身的体重去压制对方刚猛有力的桥手。不管对方桥手多么有力,也承受不起人体全身的重量。由于咏春拳的桥手是利用角度优势以及杠杆原理,以弱胜强。只要能控制住对方的桥手,基本上就差不多完全克制住了对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遵循不斗力原则,就必须依靠杠杆力去扩大本身的力量,同时配合肘膊腰马的力量,这才真正是寻桥这套拳的本意。这就好比你用两手去推开一扇很重的门,用两手平胸地往前推省力还是两手提高超过头部的高度去推省力呢。显而易见是两手齐胸省力,因为两手齐胸可以发挥肘底力。但两手一旦高于胸部时,已经用不到肘底力了。咏春拳中当摊手受对方压制或逼迫时,转摊手为绑手,同一时间转马逼上半步,绑手有了后马脚跟支持,对方的伏手或枕手便束桥,更会被逼提高而失去肘底力量。咏春拳在寻桥中开始有双手动作,并且开始用双手做不同动作互相配合再加上踢腿,这就好比学钢琴一样,两只手,十根手指各自发挥,互相配合。咏春拳中,桥手的力量有限,既要求手掌手腕不能蓄力,又不能单靠前臂力量去对抗,尤其是要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那就必须要借助肘底力,腰和膊扭动的力及马步支撑推动的力,由两腿从地面向前及向上撑。这时对方力量再大也难以承受我整个身体的转动力再加上两腿移动往前逼或往上撑的力。寻桥上马,尤其是侧身马,是后腿先向前撑,同一时间前腿往前逼,这和一般人习惯前腿先发力向前方踏步完全不一样,其实两个动作在表面上看差不多,但是后者已经失去了逼马助桥的真正效果和意义。前者是后脚先撑前而前脚往前逼,而后者是前脚先往前踏再拖后脚。咏春拳的动作并不都是招式,而很多往往是透过基本动作,示范角度、位置、发力及核心理论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