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玉通讯员黄钰璇
“舞艺+武艺”,展现艺术动作的刚柔并济;
“戏中+戏外”,点燃热血豪情的快意江湖;
“咏春拳+香云纱”,品味非遗文化的千年古韵;
“艺术+思政”,领悟文化绽放的思想魅力。
自开启巡演以来,“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咏春》已走过海内外多个城市,这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岭南故事与中国故事的精品剧目凭借高品质的艺术特色和口碑收获无数好评。
从百场向未来,回归“家乡”的《咏春》在深圳迎来了第场演出。10月29日,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市文体旅游局组织的教育专场《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全市师生代表约人到场观看,一堂极具高度、温度和深度的艺术思政课在此拉开序幕。
一招一式,用“深圳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舞剧《咏春》通过武术和舞蹈的结合,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岭南民俗文化融汇于剧目的创新表达,以“戏里”“戏外”双线索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
台上,“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台下,鹏城大地上生长起来的《咏春》剧组以光影“造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创新中追寻心中的那束光。
追梦的故事,与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相契合。舞者刚柔并济的表演风格、张弛有度的舞台呈现,让观众了解到《咏春》精神内核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深圳这座“青春之城”迸发的文化担当与奋斗精神。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里,“以舞融武”的巧妙编排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心诠释,也是对时代内涵的精准把握,舞者的精湛演绎,激励了在场观众对生活的奋斗热情。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叶歌演出结束后对记者说:“舞剧《咏春》整体所呈现的传承的力量和艺术之美让我很震撼,双线穿行的艺术呈现方式让观众很快进入到整个故事当中。我个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在最后一幕,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练拳,个人的力量被放大了千万倍,寓意即使是很渺小的个体,凝聚起来也能产生影响时代的巨大力量,这也是中华武术精神的集大成的体现。”
“观看舞剧《咏春》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一种熏陶,武术与现代舞剧结合在一起通过舞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直接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让现场的学生以及我们这些成年人感受到扑面而来非常强烈的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以及源远流长的气质。”深圳小学大队辅导周俊辰表示。
宝安区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学生谢卓成看完演出非常激动,他说:“非常喜欢在舞剧这种生动的形式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不同时代的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奋力拼搏,追梦、寻梦。这激发了我更多地了解、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艺术思政,凝聚育人合力涵养家国情怀
“文艺是世界的语言”,舞剧作为富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艺术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表演手段,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融合于剧情中,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中学部德育主任林美玲告诉记者:“在南山区有个系列活动叫‘行走的思政课’,我认为今天把孩子带来这里现场观看舞剧《咏春》,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我相信经过这样的观看过程,能够坚定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学校的体育、艺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课程都可以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和思政课相协调,以弘扬民族精神,育人、育德。”
《咏春》用鲜活生动的故事让“双非遗”咏春拳和香云纱绽放生命色彩,传递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念,以大胆创新的艺术形式点亮思政课堂,以艺术之美浸润时代新人,引导广大师生深切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艺术与思政的互融互通,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政教育方式,也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水平和思政素养。
观看舞剧《咏春》给思政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启发,“我们希望学校的思政课堂更加生动、多元,目前整个思政课的建设在做与体教、艺教、新的科技的融合,探寻更多的方式。看完舞剧《咏春》对我的备课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中国武术的内核——永不放弃拼搏的精神,思政课上最核心的首先要先让学生有对这种精神的感触,理解到拼搏的精神,其次让学生融入到课堂、进入课堂,再去进行理论的深入理解。观看舞剧《咏春》,这几方面层层递进,学生对拼搏的精神就有了深入地理解,同时他们理解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哪,源在哪,今后要如何传承去如何发扬。”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歌老师说。
学生们对能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也兴奋不已,“观看舞剧《咏春》是以一种很新的方式来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希望我们未来可以接触更多类似的艺术思政课,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初二学生何雨隽说。
汇聚合力,打造“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一批批扎根鹏城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咏春》作为深圳拓展思政教育新渠道的生动缩影,为深圳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活教材”。深圳教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在打造思政品牌课程方面,深圳教育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特色思政元素,编写出版《深圳的光荣与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圳案例篇》等读本,遴选出35个学生思政教育基地;在全市推出72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让“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鼓励学生走进高新企业、大学城、红色革命遗址等地,以实际行动感悟“深圳精神”内核,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学首创了深圳高校“行走的思政课堂”,打造了“星空思政+露营党建”“红色剧本演绎”和“走进乡村”等多种教学新形式,被《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宣传报道;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采用基于“深圳精神”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有效提升思政教学吸引力;南方科技大学打造以长征为主题的特色思政实践课程,课程实施五年来的覆盖人数超人。
未来,深圳教育将立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持续挖掘特色资源、拓宽思政教育新途径,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生活中,以更加生动的实践教学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