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碑记

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碑缘起——张如安

中华武术演进到明代,出现了少林和内家两派。相传内家拳由丹士张三峰所传,自明中叶崛起武林,其发展重心实在浙东四明一隅。内家拳以嘉靖时张松溪所传为正,有五字诀传世,后世皆奉为宗师。叶继美得张松溪真传,传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弘,云泉传卢绍歧,思南传王征南,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继槎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传人中以王征南(—)最负盛名。王征南功夫精湛,讲究打穴,非遇困危则不发,将内家拳推进到全新的境界。浙东学派鼻祖黄宗羲曾遣子百家至鄞东宝幢铁佛寺,从王征南习拳。黄宗羲熟识王征南,得其授受源流。康熙七年(),黄宗羲主讲于甬上白云庄,王征南曾入城指导百家练拳。次年春(康熙八年年),王征南去世,黄宗羲为作墓志铭云:“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博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故别少林为外家。”黄宗羲据其主要特点,把中华武术划分为内、外两家,内家拳由此得名。清康雍间人夏鼎贵,修文备武,得艺于宗人夏枝溪之流,遂为内家拳剡源夏氏开山之祖,至今繁衍成为内家拳学世家。其传人夏宝峰,数典而不忘祖,念及中华武术内家拳定名于此地,迄今周年,因倡议立碑以志纪念。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撰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主任、著名文史学家龚鹏程题署。

二〇一九年冬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立

附录: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立碑记

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挖掘宁波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我向宁波市文广旅游局、宁波市海曙区城市管理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申请,于白云庄前立一块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碑,以纪念年前黄宗羲在宁波白云庄撰《王征南墓志铭》,把中华武术区分为外家拳和内家拳,内家拳由此得名。这是中华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年春,我邀请当代内家拳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撰写《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碑缘起》一文,今又请当代国学研究大家、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题署,旨在让广大市民及武术爱好者了解白云庄与中华武术文化的关系渊源,倡导市民爱国爱乡,强身健体。中华武术内家拳发源地立碑于国家文保单位白云庄,得到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张爱琴局长的大力支持。

宁波内家拳已列入各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名录,相关单位、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传统优秀文化。我作为代表性传承人,与众弟子更是义不容辞。此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夏宝峰记

张如安简介:

张如安:教授,男,年7月出生,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宁波大学教授,浙东文史权威研究专家,年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tp/4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