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助力中国文化故事传播
中国武术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丰富中国武术文化内涵,提升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推动国家与区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外语学科与文化传承的融合,推动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与河南省外事委共建的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武术文化外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于11月28日在河南工业大学成功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外百余所高校近名专家、学者、师生共同见证学术盛宴。研讨会开幕式由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焦丹主持。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省涉外翻译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杨玮斌首先致辞,他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立足中原文化、致力对外交流的工作成果表示肯定,对河南工业大学组织团队高质量完成“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少林功夫卷”的英文译写工作表示赞扬。他还指出本次会议的举办对发挥高校学科优势、聚集国内外专家学者、促进外语教育教学与翻译学术研究、培养跨文化沟通使者、国际化人才起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沈晓凯通过视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通过回顾疫情期间拉脱维亚运动武术联合会执行主席罗曼(RomanVlasenko)带领拉脱维亚武术爱好者以集体演练太极拳的方式,录制激励视频,鼓励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展现了拉脱维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指出武术的国际发展与交流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此外,他指出武术翻译在实现语言文字转换的同时,还肩负着武术国际推广的重任,并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在提升武术翻译水平与能力、促进武术的国际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省涉外翻译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杨玮斌,驻拉脱维亚使馆经商参赞沈晓凯,他们分别就新时代创新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外译与传播问题研究进行了探讨。发言涵盖武术文学的外译传播史、中国武术深奥的历史回顾与反思、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各国的历史性演进研究接受、武术术语外译标准化研究、武术话语研究与武术话语体系构建、基于语料库语言学视角的武侠小说和骑士文体相似性研究、武术文学翻译策略研究、武术哲学思辨、中国武术英译策略与方法研究、武术与小说类书籍关系研究、武术与旅游写作关系研究、武术与国家民族形象构建关系研究、武术与媒介表征关系研究等。
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李焕锋教授参加会议,并代表学校致欢迎词。李焕锋教授向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回顾了“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译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河南工业大学在“翻译河南”工程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取得的成绩、在国家社科基金、权威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突破,他提出我校做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在河南省唯一承办单位,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提升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广度。随后,李教授对我校外语学院近年来开展的中华经典文化外译工作做以简要介绍,并鼓励广大师生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中国武术的外译与传播。开幕式后,与会9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教授、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李德凤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李印东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香港翻译学会会刊《翻译季刊》主编李德超副教授、拉脱维亚武术协会执行会长RomanVlasenko、原玻利维亚外交部长FernandoHuanacuniMamani、德国特里尔大学前汉学系创办人、系主任Karl-HeinzPohl、英国加的夫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英国艺术人文研究会资助的武术研究中心主任PaulBowman、河南省少林武术外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焦丹分别做主旨演讲,展开了一场思想上的饕餮盛宴。专家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演讲、博学多彩的学术报告,令人鼓舞,备受启发,线上线下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互动问答热烈。到场嘉宾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成功的会议。END编辑
刘佳妮
审核
孟令维
王芳
指导
沈国荣
李建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