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研中医,练中国武术这批罗马尼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16230.html

二十年春华秋实,“汉语桥”为各国青年架起一座沟通世界的“语言之桥、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跟随4位往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冠军——玛拉、安明、刘洋龙和丹尼尔,从一个侧面了解学习中文给外国学生带来的收获与感悟~

从陌生到热爱

刘洋龙是年的赛区冠军,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他表示,刚开始接触中文时确实觉得不太容易,尤其是汉字,但随着对中文了解的深入,这门语言越来越让他着迷。

刘洋龙参加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预选赛时正在表演才艺。

“参加‘汉语桥’比赛让我增长了知识,提升了中文水平,也收获了独特的经历。”他说。

同年,罗马尼亚教育部正式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自此,罗马尼亚中文教育迅速从高校向中小学延伸,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青少年中文学习者。

年赛区冠军玛拉的爸爸是罗马尼亚阿拉德瓦西里·戈尔迪什西部大学的中文老师,她和爸爸每天早上都会坐在一起写汉字。这成为了这对父女每日的必修课。

年获得冠军的丹尼尔从小热爱绘画,在他眼中,每个汉字都是一双眼睛,它观察、再现、描摹着这个世界,“‘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

目前正在读高中的安明是年的赛区冠军。在中文课上,他发现汉字很有趣,“住在山上的人,叫做‘仙’;一片树木在一起,就成了‘森林’”。他还自学了上海话、东北话、广东话,爱好快板、相声等中国传统语言类艺术,立志成为一名语言学家,深入研究中文这门语言。

4位选手表示,中文本身很有魅力,4个声调像音乐一样好听。对中文及中华文化的热爱,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动力,也激励他们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夺得“汉语桥”罗马尼亚赛区冠军的荣誉。

从学习到传播

“汉语桥”舞台上,选手们除了展示语言技能,也会借助节目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回忆参赛经历,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丹尼尔说:“比赛中,我一边朗诵郑板桥的诗句,一边现场作画。将对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付诸笔端。”

年,丹尼尔给罗马尼亚苏恰瓦民众介绍自己的中国画作品。

从记事起就开始学习素描和水彩的丹尼尔,在一本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书中第一次看到中国画,“水墨丹青的山水景象让我如痴如醉”。为了学习中国书画艺术,丹尼尔努力学习中文,并如愿拿到奖学金来到中国留学。

在北京,他常参加书法活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跟国画专业的师生学习绘画。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去年1月,为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寒假期间返回罗马尼亚的丹尼尔,在自己的家乡苏恰瓦举办了个人画展,把中国画介绍给家乡民众。

从交流到互鉴

选手们表示,学习中文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的大门。“只有了解,才能理解。”选手们如是说。如今,他们不仅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也将自己的未来梦想与中国紧密相连。

丹尼尔常在线上向罗马尼亚学习中文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希望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中文。“目前,我正在撰写参加罗马尼亚‘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希望在研讨会上提议开展‘罗马尼亚汉字教科书’的研发。”丹尼尔说。

玛拉(左)在河南少林寺学习功夫。

玛拉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爱上了中医。“在我看来,中医的望、闻、问、切很厉害。我的母亲和姐姐都是牙医,我希望像她们一样成为白衣天使,更希望将来有机会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因为从小喜欢看李小龙电影而与中文结缘的刘洋龙,除了书法,另一个兴趣爱好是中国功夫。他是北京语言大学散打队队员,每天坚持练习散打、太极拳。“等毕业后,我打算先去学习武术,再回到罗马尼亚做一名武术教练。让更多人了解中文和中国武术。”刘洋龙说。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

1.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tp/6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