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已塌房百家故事

北京痤疮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百家故事#

在何烈胜所有的训子计划中,让4岁的儿子多多在雪地里裸跑是一个明显极端的例子。

年春节,何烈胜一家前往国外度假。在飞机上,他阅读了一本教育学书籍,其中提到日本的学校会对上小学的孩子进行“耐寒训练”,即使在冬天也要求孩子着短衣短裤在户外活动。

特殊的教育方式吸引了何烈胜的注意,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冒出:“别人可以的,我们也可以。不能输给外国人,而且要更夸张。”

于是飞机降落后,何烈胜便对儿子展开了一场“耐寒训练”。

彼时,纽约当地刚刚结束了一场骤雪,室外温度为-13℃,何烈胜带着只穿了一条内裤的儿子来到满是积雪的街头,然后命令他在雪地里奔跑,时不时还要求幼子趴在雪地里做俯卧撑。

期间多多不断哭喊着询问:“爸爸,你抱抱我好不好?”可一旁的何烈胜只是拿着摄像机对准孩子,嘴里还不住念叨着:“你趴下,你快趴下,你是最棒的。”

第二天,这则“4岁中国男孩在外国雪地裸跑”的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当天便收获了近30万点击量,“鹰爸”与“裸跑弟”从此走入大众视野。

此后10年,何烈胜父子几次站在舆论中心。年,有媒体称“13岁裸跑弟将去菲律宾读博”,按照原本的计划,多多应该在今年出国留学。

父子二人的故事又迎来了新篇章,这看似美好,可美好背后也隐藏着无法言说的另一面。

故事的开篇便极具戏剧性。

年初春,已经40岁的何烈胜,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何宜德,小名多多。

那是一个早产了近3个月的男婴,出生时仅有3斤8两,身型还没有育婴箱中的枕头大,哭声也很是微弱。

这不是何烈胜想象中的孩子。

在他的设想中,这个自己盼了半生才等来的宝贝“一定是聪明的、乖乖的、强壮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多多出生便带有四种脑病:新生儿颅内损伤、颅内出血、头皮水肿、脑蛋白低下,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又出现了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

“孩子不仅脑蛋白密度低下,脑容量也偏小。”医生向何烈胜详细解释着诊断书上的名词:“通俗点说就是脑浆少。”似乎是怕家属无法全然理解,站在一旁的护士又补充道:“有可能是痴呆儿,治不好就是弱智。”

后面的事情何烈胜都不记得了。复杂的治疗过程、病情反复的担忧、转危为安的喜悦……所有情绪都盖不过儿子有可能是痴呆儿带来的恐惧。

“我不服气。”这个将孩子视为“精美作品”的父亲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医生的诊断:“哪能医生说死刑就是死刑了呢?”

刚出生时的多多

治疗3个月后,多多出院了,脑内的情况依旧不算乐观,可倔强的何烈胜却已经为了儿子制定好了一系列“康复计划”。

何烈胜本身是学教育出身,下海经商前做过几年物理老师。虽然未曾涉猎幼儿教育,但在多多出生前,他查阅了大量育儿资料,得知儿子患病后,他前后问了几位专家,其中一位告诉他,通过后天训练,早产儿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甚至超出一般儿童。

训练,正常孩子,超过一般儿童。

专家的建议不仅带来了希望,还带来了惊喜。自觉“搞教育出身”的何烈胜坚信,只要对儿子实施特殊的培养方式,那他就一定能恢复健康,并且追上其他孩子。

于是一场专属于多多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

何烈胜抱着年幼的多多

为了训练儿子的各项能力,何烈胜作出了周密的计划。

首先是听觉。他将买来的音乐定时器放在儿子枕边,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循环播放歌曲,有时候是莫扎特的钢琴曲,有时候则是雨声或鸟鸣,在他看来,这些可以帮助多多听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声音。

紧接着又是视觉。在多多摇篮的正上方,何烈胜贴了许多图画,其中有油画、名人海报、书本以及爸爸的照片。尽管有很多人说,3个月的婴儿视力只有0.1左右,视物范围仅有3~4米,可何烈胜仍坚持提早训练儿子的辨物能力。

“提早”的原则,贯穿了何烈胜所有的训练计划。

多多出院后3天,何烈胜就买来了一个双人充气泳池,注满水后就将儿子扔进了水里。因为太过瘦小,最小号的救生圈套在多多的脖子上都很宽松,只得在周围塞满衣服,才能保证孩子不滑进水里。

年幼的多多学习游泳

被父亲丢进水里时,多多的左脑室还在出血,四种脑病也只有脑水肿被完全治愈。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何烈胜还将泳池内的水温特意调低了几度,孩子一进入水中便哇哇大哭。

听见孩子惨烈的哭声,全家人都手忙脚乱地上前,想要将多多从水中解救出来,却遭到了何烈胜的大声呵斥。

在他看来,游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根本不用如此小心翼翼。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多多在水中泡了10分钟,当天夜里便出现了腹泻,第二天又患上了重感冒。

眼前的现实好像并不支持何烈胜训练儿子的计划,可他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

因为担心家人心疼孩子不实施游泳计划,他暂时放下了工作,每天只待在家里训练多多。

如此坚持了十几天,多多似乎适应了在水里的感觉,不再哭闹。见状,他又提出将泳池内的水温每周降低5℃,一直到降到25℃才肯罢休,而一般婴儿游泳的水温是40℃~50℃。

再往后,他干脆让儿子直接洗冷水澡,还带着多多去冬泳,理由是“小孩子不知道冷热,冷水能更加刺激他的大脑”。

几个月之后,多多身体的各项指标都逐渐恢复了正常,何烈胜将这一切视为自己训练有素的结果。

为了展现这一成果,他在家附近找了一间游泳馆,日日将儿子送去上课。教练见孩子太小,说什么也不肯让其入学,何烈胜便将多多丢入水中,亲自在岸边指导划水动作。

只是这样还不够,他偶尔还会制造一些意外,让多多体验一下溺水的感觉,理由是要培养孩子对水的敬畏。

很快,何烈胜成了游泳班里的名人,但却是“恶名昭著”。看着反复呛水的多多,有人甚至怀疑,他根本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

可别人越议论,何烈胜便越兴奋。那些质疑声反而让他更加确定,自己在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凶狠是大爱”,他的儿子天生就要与众不同。

“一奶喂大的小狗崽,有的成了警犬,有的成了草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个接受了专门的训练,一个没有。”

在何烈胜看来,训练儿子多多和训练警犬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智商都是训练和学习的结果”。

他相信并渴望着,只要自己够努力,那儿子便一定可以成才。

专属于多多的训练还在继续。

待儿子稍大一点时,何烈胜已不满足只锻炼儿子的体魄,训练计划开始慢慢覆盖多多的全部生活。

在何烈胜的规划中,孩子除了要有智商和情商,还有体商、德商、胆商、逆商、性商、灵商、志商、财商一共“十商”。

为此,何烈胜为儿子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在那份精确到分秒的计划表里,多多6点就要起床,一直到晚上8:30,他的每一个小时都被各项“课程”塞得满满当当。

这个课程表没有双休日,根据训练效果课程每两周进行一次微调。特别重要的课程会刷上颜色,上完课后有值得总结的内容就标注在课程名字旁,完成好的就打五角星,完成就打对勾,没有完成就打叉。

多多的课程表

一天的课程是从起床训练开始的。

为了培养儿子的时间观念,每天清晨5:40,何烈胜都会用音响播放音乐,对多多进行“起床引导”。如果赖床,他就用湿毛巾盖在儿子的脸上,夏季用温水,冬季用凉水,如此便能达到快速叫醒的目的。

孩子的年龄越小,所需的睡眠时间越长,这是常识,但何烈胜偏偏要挑战常规。“因为儿子要学的东西很多,不抓紧时间根本完不成”。

顺利起床后,忙碌的一天也开始了。

用20分钟吃完早饭后,多多先是要到室外伴随着音乐晨练;到了7点,他便要回家诵读英语和名人名言。

何烈胜从来不允许儿子学习古诗词,因为那些不如名言警句通俗易懂,而且实用性不强。“格言警句就不同了,小时候你背出来人家夸你聪明,上学时随手写出来可以给作文加分,到了工作时不时冒出一句,人家顿时就会对你刮目相看。”

多多与父亲何烈胜

除此之外,去动物园给野生动物喂食是在锻炼“胆商”;学习珠心算、武术、跆拳道、街舞,则是在培养智商和“体商”。

在“性商”训练中,何烈胜甚至规定了多多未来伴侣的样子,“这样以后他就可以对号入座,一次成功”。

何烈胜还要求儿子给家里的每一个玩具都编号、起名,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将其中一个藏起来,然后问儿子“小八去哪里了?你还记得小八吗?”,以此来考验儿子的记忆力。

每当答对问题时,多多都会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份奖励。比如去吃一顿肯德基,但是不能喝可乐和吃油炸类食品,因此直到今天,已经14岁的多多到肯德基用餐也只被允许吃土豆泥。

这一类的考验会随机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有时候走在马路上,何烈胜也会突然问多多:小区大门有什么和平时不同的地方吗?老师今天穿的什么衣服?班级里第一个和你说话的同学是谁?

“这些都是训练孩子观察力的好方法。”讲起这些,何烈胜颇为得意:“我百分百相信,这样做是有用的。”

何烈胜带儿子多多训练“胆商”

何烈胜的“十商”教育始终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实际上,多多也确实逐步走上了他预想的方向。

之前何烈胜带着儿子去参加乐嘉组织的演讲训练班,多多是其中年纪最小的学员。活动结束后,何烈胜找到乐嘉,希望对方能点评一下儿子的表现。

看着何烈胜兴奋地举起手机,乐嘉问他,来这里到底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演讲,还是只想录像?

何烈胜重复了几遍“给他听”,然后听见乐嘉说:“我对他(多多)唯一的要求就是讲小孩说的话。”

所有见过幼年多多的人都说,与同龄人相比,他格外早熟。有次一位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提出要和多多下棋,多多脱口而出:“妈妈,请把那个大号的国际象棋拿来,我买的14块9的那个。”

大人诧异,问多多怎么可以将商品的价格记得这么清楚,他的回答是“要货比三家”,而彼时,他只有5岁。

多多学习电脑

对于儿子早早形成的金钱观,何烈胜将其归结于“财商”训练的结果,这是“十商”教育的重头戏。

父亲之外,何烈胜的另一个身份是企业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经做了7年物理老师的他,忽然有了下海经商的想法。不久之后,他辞去了老师的工作,先后开过超市、电脑画像工作室、代理过背背佳,卖过保暖内衣,几经沉浮,最终在礼品行业站稳脚跟,据他自己回忆,其经营的公司鼎盛时期规模达到多人,持有资产也超过亿元。

还算成功的创业经历,让何烈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满足感,而略显自恋的情绪,也体现在教育多多的过程中。

何烈胜与多多下棋

在训练“志商”时,何烈胜为时年不足7岁的儿子,选定了一个人生理想——企业家,这是一个由何烈胜深思熟虑、几经筛选后得出的结果。

起初他想让多多成为一名运动员,但长期的训练对身体会有一定的损伤;后来他又考虑让多多学习象棋,但因为不具备观赏性和“各个频道很少转播,找不到赞助商”,计划只能搁浅;集体项目不考虑,那相当于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音乐、绘画靠天赋,专业内强手太多,儿子不占优势。

“所以多多还是做一名企业家就好了。”何烈胜说:“我已经为儿子设定好了人生的终点。”

之后许多年,面对问题“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多多的回答始终是“我想当一名企业家”。

然而继续追问,具体想在什么领域开拓疆土?多多则会沉默,然后下意识地看向爸爸,等待何烈胜做进一步解释。

5岁的孩子真的理解何为“企业家”吗?

何烈胜觉得:“那不重要,道理他早晚都会懂的。”

多多、爸爸以及印有爸爸照片的杂志

循着父亲制定的计划,多多开始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家。

商海多险恶,成功路上要有勇有谋。为了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智力,何烈胜先是策划了那场让多多在雪地裸跑的“耐寒训练”——凭此父子二人第一次走入大众视野,何烈胜成了“鹰爸”,多多成了“裸跑弟”;此后不久,他又将时年只有5岁的儿子送到了某飞行俱乐部,学习驾驶飞机。

二十多天后,多多在教练的陪伴和帮助下,将一架“小蜜蜂-3”超轻型飞机开上了高空并持续飞行35分钟。

看着高空的儿子,何烈胜再一次露出满足的笑容,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兴奋地说:“我国在航天领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而他(指儿子多多)这次将飞机成功开上天,从此让中国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至于飞行时,一直守护着多多、同样手握操纵杆的教练具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只字未提。

多多与飞行教练坐在飞机里

4岁雪地裸跑、5岁驾驶飞机,2次“壮举”之后,“鹰爸”与“裸跑弟”站在了舆论风暴的中心,而一同被送上讨论席的,还有何烈胜自创的“鹰爸教育体系”。

面对各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tp/9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