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山东省地级市,被誉为“水上运动之都”与“东方太阳城”。
这里的九仙山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战国孙膑马陵大捷之后,辞去齐国军师,浪迹山林,终选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讲学,并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明末清初,书画大家张侗与挚友结庐定居,见此山水俱奇,独具特色,自成一山,遂定名“卧象山”,并著《卧象山志》。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名人!
项橐:
项橐(xiàngtuó),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据考,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说法。
张行简: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今山东日照东港区)人。金代大臣,历算学家。
大定九年(公元年)考中状元。一开始任应奉翰林文字。母亲去世丁忧服丧一年。居家闭门谢客,专心读书。服除又上任,金章宗完颜景即位后,他转而任修撰,进读陈言文字,明昌元年(公元年)任太常博士。西夏国派谴使者陈慰,想要致祭大行灵殿。张行简上奏说:“那陈慰不是专祭,不可以廷议。”太傅徒单克宁很认同他的话。非常器重他。把他转为翰林修撰,升为礼部郎中。
他一生著作很多,有《敬甫文集》15卷、《礼例纂》卷,还有《会同》、《朝献》、《禘祫》、《丧葬》等。
秦国龙:
秦国龙,号冰谷,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冯家沟人。康熙39年(年)中第三甲十二名进士,一生清正廉洁,传奇不断,官至通奉大夫、福建布政使、东城御史(从二品)。
秦国龙是中国提倡三代以外旁系血亲可以结婚的第一人、是受到皇帝救济的高官第一人,是日照万平口景区扬名的第一人。秦国龙一生著述颇丰,均已失传或不知何人收藏,但他的清正之名定会流芳千古。
臧容绪:
臧荣绪,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齐史学家,著有《晋书》卷。
臧荣绪出身于书香之家,父亲臧庸民曾任国子助教。史称荣绪“纯笃好学”,尤喜爱“五经”。但荣绪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生活的波折,使他养成了孤傲清高的性格,荣绪自号“披褐先生”,与朋友关康云一起隐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二人埋头钻研典籍,穷本溯源,以著书立说、教授弟子为业,时人称为“二隐”。荣绪一生屡有征辟,他都坚辞不就,隐居以终。
徐盛: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徐盛二人获此殊荣。他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厉应九:
驼儿山厉应九,山东日照五莲县坊子村人。曾受雇于竹园宜盛油坊,在各集镇设庄收购花生米,人称“大庄客”。厉应九善武术,尤工长拳,曾设拳房,教习拳术。他生性刚直豁达,重义气,善结交,办事公道,好打抱不平。当地流传着“事大事小,应九到就了”的说法。
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他曾联络多名农民进行反洋教斗争,率众冲入后街头教堂,抓获德国传教士薛田资。后于驼儿山扯旗扎寨,聚众起义。年5月被沂州知府率兵攻破。厉应九脱险到烟台、东北等地,数年后回乡,病逝。
许瀚:
许瀚,字印林,室名攀古小庐,山东日照虎山镇大河坞村人,生于清嘉庆二年(年),卒于同治五年(年)。清代杰出的朴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和大书法家。其书法尊奉颜体,丰肥端庄,通劲遒健。今保存在磴山西峰上的许瀚书碑是他书法成就的代表作,其内容是书录明朝杨继盛的诗:“羡君堪作王家瑞,愧我徒为食禄臣。不是未酬忧国恨,愿披蓑笠结东邻。”整个碑高为1.5米,宽0.6米,是许瀚挚友丁良善石立碑。
吕母:
吕母,琅琊郡海曲县(今山东省日照市)人。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领导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吕母作为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点燃反抗王莽反动统治的火炬,率领大军打破县城,杀死贪官。天凤五年(公元18年),因病去世,起义军归附“赤眉军”。
山东日照境内奎山西麓的崮河崖上,吕母起义的点将台犹存,后来称作吕母崮,成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纪念地。
你还知道哪些日照历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