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器械的练习与实战应用
器械练习与拳术练习(包括对练)两者的含义、目的基本上是一样的,大同小异。手握器械,其实就是人体及手臂的延长。人们通过器械练习,使攻防格斗技术更提高一步。
器械练习基本上是从拳术的基础上演练而来的,只是在练习内容、基本动作和演练要求上较之徒手练习要多要高一些。器械练习时,同样要求全身整体协调配合,闪展腾挪、窜蹦跳跃、身械合一,手眼身法步有机统一,也要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如没有身体各部位的恰当配合,就不能顺应局势,不能较好地发挥出器械的作用。
如单刀的练习,在一手舞刀的同时,另一手要密切配合持刀之手,使身械协调,动作矫健。拳谚中的“单刀看手”主要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在与敌搏斗中,不持刀的手还可以配合持刀之手做出一些攻防技击性的动作,能起到更好的技击效果。
各种形式的器械均有不同的特点、风格和各自的演练技巧。长有长的优点,短有短的打法,软有软的特长,演练目的都是使人们更熟练、更好地掌握攻防格斗的技能。
器械对练比徒手对练更为复杂,难度更高。
武术器械复杂多样,性能各异,不尽相同。其主要由长、短、软三大类型组成。学会了使用器械与敌搏斗的本领,无论在何种场合与歹徒发生冲突,都可随时抄(拿)起任何一件器物,运用已掌握的器械格斗技能与之搏斗。
如歹徒持械向我进击,而已正处于徒手的情况下,应迅速寻觅抄拿起就近的某件器物,只要手中有了械具(不管是何种物品),首先对歹徒在思想上便是一个震慑,接着再运用所学过的武术器械招法与之搏斗,就能较容易地战胜对方。
与人交战,敌我双方虽然同时持械,但情况有时还不一样,如我持短器械,对方所拿的是长器械,在这种情况下,就得灵活运用,见机行事。此时我可发挥短器械“一寸短,一寸险”的特点,向他快速靠近,采用灵活快速、变化多端的招术,与他近身搏斗,迫使他的长器械发挥不出作用而败北。
如双方器械是我长敌短,交战时,就应与他拉开距离,采取远距离交战法,不让他向我靠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劈、扫、点、戳,势如破竹,“横扫千军如卷席”一鼓作气将他击败。
敌长我长;从兵器上讲,双方势均力敌,平分秋色。这就要以个人的技艺及多方面的因素来定胜负。交战时,要熟练运用攻防技巧,手眼身腰步密切配合,动作灵敏迅捷,在急骤、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手中器械,瞅准时机将对方的器械打掉,或在格挡开对方之器械的瞬间,迅猛进击,夺得胜利。
软器械在诸类器械中属较难对付的一种,因其能放长击远,还可抽带近打,使人防不胜防。但“百招百解”、“千招千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
如我空手或持短器械对付持软器械之徒时,可采用近身靠打的战术,避开锋芒,迅速接近对方,方能转劣为优。
对付软器械,长器械为较理想的武器,交战时,可采取竖抡一线、横扫一片之战术;或上惊下取,东戳西点,迷惑对方,让他“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可用其绞缠对方之器械,使它发挥不出作用。还可以在对方的器械落空或回收之际,猛击对方,用己之长,克敌之短。
在日常生活中,门杠、扁担、扫帚、铁锹、木板、木棍、橛子等,均可应急。
有习武者问:“如果敌我双方持同样器械且战术及各方面的条件均不相上下,在此种情况下,应怎样对付?”
我认为,双方势均力敌,半斤八两,谁战胜谁,都非易事。然而,世界上绝对相同的事物是没有的,武术也不例外。所以,习武者就必须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拳谚日:“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交战时,还要有猛打猛冲的劲头和不怕死的勇气,当然这并不是要人们去盲目瞎干,不讲策略,尤其是双方持械格斗,稍一闪失,便可能致伤、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持械交战就更须讲究战略战术。“一力、二胆、三功夫”,必须要具备深厚的功力、充足的胆量及丰富的智谋,技斗、力斗、智斗相结合,这样终究是能战胜对手的。
(张向阳)
1,李景林与武当剑法
2,《二十八将台传十八般兵器总集》残稿
来源:会武堂
编辑:中教服务网(qq)
转载请注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