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早产被诊断为脑瘫儿,父亲决定进行特训。年,3岁的南京男孩何宜德因在美国郊外雪地裸跑训练意外走红,人称“裸跑弟”。4岁时他独自驾驶船出海,5岁开飞机,6岁给50多国元首写信,7岁出自传。11岁从南京大学毕业……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完成的事,这个男孩在11岁之前都完成了,那么他的“开挂”人生是怎么开始的呢?
何宜德在6个月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每天长达8个小时。2岁的时候,他经常和父亲一起爬紫金山,这么小的孩子坚持爬到了山顶。每天坚持训练的项目是我们常人无法企及的,各种车的训练、快走慢跑、跆拳道、武术……小小年纪就开始了远途跋涉旅行,最长持续时间十天,每天要走十公里以上。看到这里,你是否在想一个成年人都不一定坚持下来的事情,这么小的孩子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这完全“归功于”何宜德的父亲“鹰爸”。
年鹰爸开办了“鹰爸公学”,推崇的是“军事化管理”,让孩子们更“听话”。根据可查到的资料现实,寄宿生每月学费一万,后因无办学资质被叫停。宣传的应该就是何宜德式的教学方法,怎么让孩子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天才”。何宜德在南京大学3年就毕业了,读的是南京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自考专科学业。鹰爸以儿子的“裸跑事件”为教育案例,出了书,《鹰爸教育》和《我是鹰爸》。何宜德成名后,商演、为自己的自传宣传的活动络绎不绝,据鹰爸所说,何宜德通过上节目已经赚了50多万。还有听起来并不可能的“三次穿越罗布泊”之旅,主要是汽车驾驶,少量徒步,这一行招募了十多个孩子和部分家长,年的时候收费已经到了元一个人,十天的收入就有60多万元。神童的“制造”,有几分为了这门“生意”,有几分又为了孩子的未来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天写两千首诗的14岁女孩岑怡诺,令人瞠目结舌。按照一天创作10小时来算,平均18秒创作一首。显然这样的输出速度无论是手写还是打字都是无法达到的。我们假设一天首是一天不吃不喝创作24小时的极限速度,那平均一首也需要43秒。假设平均一首“诗”有20个汉字,需要在2秒内写完一个字才能满足这种高额输出。显然,成功学和“天才少女”的人设背后是父母为了利益过度包装孩子,本来孩子天资还不错,不被过度消费,可能发展还会更好。
都说父母最难当,得照顾孩子的吃、穿、住、行,辅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家立业,结婚嫁人,从小到大,没有一天不操心。可是父母也最容易当,激情一次,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用上岗证,不用考试,就是父母了,成了一个孩子的监护人,要对另一人的人生负责了。可是有些人都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而是应该让他们像一个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功成才,但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更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心态平和、品行端正,过着正常快乐的生活。而绝不是打着为孩子着想的幌子,一味地利用孩子挣钱挣名挣利。
即使是天赋异禀的孩子,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要牺牲很多游戏、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和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疯玩,那些属于孩子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这些快速的成就,是不是在父母的高压之下或者父母的期望之下达成的?而童年是我们能够无忧无虑,在亲密之人照顾下度过的时候,只有被充分照顾和形成了良好的依恋,只有在这个时光中,我们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长大我们才能怀着一颗安然之心屹立在复杂的社会之中。
孩子就应该像个“孩子”,长大了才能像个“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