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傅山的悲悯人生

三晋文化名人傅山,被推崇备至,冠以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他博淹经子,涉猎三教,勘校典籍,摹勒金石、诗文啸傲,染翰书画,悬壶行医,武功卓绝,著述甚丰,昂霄耸壑,成就卓绝,茹古涵今,在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方面无所不通,被时人士林尊仰的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

翻过傅山的辉煌的一页,留给世人的还有先生那疮痍和疾苦,他曾悲痛地呼喊:“世界疮痍久,呻吟感兴偏”。诗人关心的是世间疮痍,民间疾苦。他愤激于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无能和无用:“男儿生无权,简阅深低头,文章费精神,仅与刺绣侔。”尽管如此,“不喜为诗人,呻吟实由虞”,傅山主张诗文“生于气节”,强调作家应以气节名世,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衡量标准。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入骨髓的自省,才使得在他明末清初的惊天巨变中看清了自己。然而,对于这个世间疮痍的傅山,其自身更为悲悯、更为凄惨,也正是为此,更彰显了先生的无私的人品和高尚的人格。

壮年丧妻

那还是在傅山21岁时,手捧着刚刚诞下的儿子,幸福不已,那时,这个上有高堂父母,下有贤妻稚子,而且兄弟友爱,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是多么的美满。希望爱子长寿的傅山给儿子取名“眉”,聪颖的小傅眉刚刚四岁,就已经能背诵大段的经典,并能提笔作诗行文,被人们称为“神童”,对儿子,傅山怀有深切的希望,他教给儿子学问、书法、艺术、武功,使傅眉成为日后人们称为一代“奇人”的文武全才。虽然自己无意功名,但傅山还是希望儿子在继承傅氏深厚家学的同时,精进学问,自成一家。然而,不幸却从天而降,傅眉五岁时,妻子张静君便撒手人寰,扔下了傅山父子。

█傅山

对爱妻的离去,傅山悲恸欲绝,更是立下誓言终身不娶。即使将来名动天下,劝其娶妻纳妾之人络绎不绝,他也依旧保持孑然一身,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剩余的五十余年生命捍卫了对妻子最真挚的爱。妻子张静君自幼崇信佛教,青灯礼佛曾多次手绣佛经。在他颠沛流离的后半生里,傅山随身携带着妻子手绣的一件佛经。也正是因为这件佛经,傅山留下一首情真意切的悼妻诗——《见内子静君所绣大士经》:“断爱十四年,一身颇潇洒。……佛恩亦何在?在尔早死也。”爱的人没有了,傅山选择不再去爱。

年轻的傅山在妻子伤病时尚不懂医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看着妻子远离自己而去。所以后来的傅山倾其余生致力于医学,因为与爱妻的阴阳相隔使他懂得这份丧妻之痛,懂得家庭才是人生幸福的根基。他把对亡妻的这份爱转换成一种普世的大爱,悬壶济世,为世间女辈排忧解难;医德高尚,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家贫无力求医者更是仁慈,免费送医送药活人无数,悲天悯人的傅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芸芸众生中更多的幸福。

晚年潦倒

傅山历来没有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眼里,为了救自己恩师,变卖家产进行“伏阙讼冤”,他的同学,武乡人程康庄曾说过:“吾党推奇节之士,后有青主前伯将。青主去救袁夫子,千金掷地神扬扬。抗疏共我见天庙,袁师乃得归故乡。”后来,典卖家产从事反清复明为活动,因此自身经济条件急转直下。不得不通过鬻书卖画、行医售药等方式谋生,且时常寻求朋友的帮助,勉强度日。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年)傅山先生五十五岁。此像由著名肖像画家谢彬绘制,因刻入《晋乘》流传至今,后世的许多傅山画像和塑像均以此像为模本。

有一次,他听说祁县的米价比省城便宜,专门写信委托朋友代买。此种心酸,可想而知。贫穷的流浪生活,让傅山背负了对老母亲的无限愧疚。他后来回忆说,明亡后侍奉老母亲27年,其间不是有米无菜,就是有菜无米,或者有米菜无油盐炭薪,总之,老人家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吃不好。

有一年,傅山过生日,有个朋友老早就说要给他割两斤肉。他眼巴巴等啊等,到了生日当天,那人却毫无动静。无比失落的傅山,只好去寺庙里喝大锅粥。

不仅如此,连文人的基本配备,也大成问题。有个好友要请傅山在扇子上题字,傅山说好,但得等几天。为什么?因为他此时连书扇的毛笔和印泥都没有。

█傅山晚年在太原松庄居住的窑洞旧址

然而,傅山完全有能力让生活过得更好,不用这么惨兮兮的。他具有非凡的书画才能,医术也相当了得,名气更是威振江南塞北。只要傅山愿意改变自己,一个转身,财富、官位都会滚滚而来。但他没有,就是在给人家治病中,他都拒绝“奴人”和“胡人”,他的理由是,妙医和妙药,不能治粗俗者的病。对他而言,这些改变触及了一个士人的底线,他绝对不会去做,宁可过他的穷困潦倒的日子,也不让高贵的灵魂掉价。

老年丧子

公元年冬日的一个寒夜,77岁傅山的在土窑里昏暗的灯光下,听着两个孙子低低抽泣,他那55岁的儿子傅眉躺在土炕上,一如窗棂前摇曳欲灭的烛火,呼吸急促面如死灰,傅眉的人生即将油尽灯熄。

█傅家巷街口牌坊旧照

以医术名世的傅山,此刻一语不发,他深感儿子的生命已在旦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境让他悲痛欲绝,父子间一甲子的风风雨雨,六十年的颠沛流离,六十年的心魂相依,仿佛历历在目,涌上心间。

老泪纵横的傅山轻轻地在怀里抱着傅眉,炕头的纸上,是傅眉去世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临终口号》:“父子艰难六十年,天恩未报复何言”,“西方不往不生天,愿在吾翁双膝前。”儿子不孝,不能为父亲养老送终了!读来让不禁让人潸然涕下!

傅山理理他作为明朝遗老的花白发髻,轻轻站起身来,颤抖着双手写下了传于后世的书法巨作《哭子诗》。傅山的枯笔蘸满了血泪写道:“吾行八十矣,哭泣早晚休。老骨本恃尔,尔乃不及收。”

█晋剧《傅山进京》剧照

人生最悲惨的,莫过于晚年丧子,这是何等深重的打击,这是多么剧烈的悲恸!

这是傅山最后的一组诗篇,是他作为遗老对现世的无奈呼号,四个月后,一代宗师傅山与世长辞,留给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叹息。他有一句名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清史稿》称:“此言非止言书也。”的确,这也是傅山人格的写照。

来源:太原道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明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yg/9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