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铸就牡丹情记牡丹画大师刘灿喜先生

北京中医荨麻疹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0/9382345.html

人民大会堂牡丹厅开放之日,常见一位戎装整肃的军人,神态凌然地驻足于一幅牡丹画前,他毋须看那落款刘灿喜的名字,单单是那柔中透出刚劲的色彩,剑指丹霞的叶片,似血如蓝的蕾花,大气磅礴的构图,他就读出了不屈的军魂,南国的硝烟,血浓于水的战友情谊……

一、花海牡丹润童年

山东菏泽,是名闻遐迩的牡丹之乡。五十年代的初冬,一条鲜活的小生命便诞生于此,他就是刘灿喜。母亲在生他的前夜,漫山遍野的牡丹开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的闯入她的梦境。古语云:花为女相。在重男轻女的五六十年代,母亲更希望生个男孩。当男孩呱呱坠地之后,做教师的母亲又顿生些许愁绪:《红楼梦》里贾宝玉含玉而生,平生就喜欢“沾花惹草”,自己的儿子是“含花而生”会不会步其后尘?果不其然,不大爱说话的刘灿喜到三岁时,突然央求母亲带他去看牡丹花,母亲立刻就回忆起临盆前的新奇梦境:难道那个牡丹之梦将会预兆着儿子的未来?到了六七岁,刘灿喜真的爱花如命,尤其嗜爱牡丹。

菏泽牡丹花万亩,有红、黄、蓝、白、黑、绿、紫、粉八色共三百多个品种,而童年的灿喜竟然识别二百多个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醉酒杨妃、青山贯雪、葛巾紫、赵粉......如果仅仅是识别那也不足为奇,他还用孩提的画笔,把牡丹画的童趣橫生,稚气可爱,并且还把庞大复杂的乌龙卧黑池牡丹描摹得惟妙惟肖,真乃堪为奇迹。有位乡村画家十分欣赏灿喜的“画才”,经常上门指导,目睹灿喜对牡丹的近乎灵异的痴迷,使他忆起了家乡先人郑板桥对竹子的钟情,从而成名于竹。预料“此子长大必成名于牡丹”。真乃一语成谶,几十年后刘灿喜因画牡丹而誉满天下,并成为中国郑板桥画院院长,左右邻居也戏称他为“牡丹神童”。面对人们的夸赞,一向木讷少语的灿喜脱口道:

我因牡丹来,

牡丹为我开。

前世结情缘,

今生报鹿柴。

把父母和老师惊得目瞪口呆,相觑无语,要知道刘灿喜那一年才七岁啊!

二、牡丹助立三等功

家乡的牡丹仍自多情的向十八岁的刘灿喜绽放,他却昂首挺胸地阔步迈入军营,青年时期的刘灿喜心中有两个拳头在挥舞:服务军营,保家为国;而另一个拳头则是与生俱来的牡丹情,一棵棵牡丹像一支支敲响征鼓的鼓棒,催征他把早已植入记忆深处的牡丹投放到铸就军魂的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来进行熔炼。否则他笔下的牡丹兴许永远是弱不禁风的。遗憾的是,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特殊年代,军队的文化虽然没有沙漠化,却也只是天天宣传“工农兵”。凭自己的一手好字,刘灿喜被首长安排负责报栏宣传工作,每期的黑板报非他莫属,栏内图画均为当时流行的政治肖像,什么花儿卉儿,全是毒草,更不要说画他心中挚爱的牡丹了,为此他曾心灰意冷。但是黑板报栏不让画,他就在自己的军床上用手指画,夜里在自己的腿上、身体上画……庆幸的是他的一位战友来自书香门第,知道他的爱好,悄悄地带些绘画大师的传记给他偷阅,刘灿喜眼界大开,他好奇地盯着米开朗基罗的雕刀,穷困潦倒的欧洲绘画大师伦勃朗竟然能说出这样的名言:“一个艺术家应当完成的任务是创造美,而不是迎合每个人的味口”——引起他对人性伟大的深深思考。孤独的凡高让他善良的心同情不已,他更钦佩凡高在阿尔小村大胆地给《向日葵》“上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着色和超凡绝伦的构图……

他的心田默默的吮吸着这些大师们的营养,军营已对他失去了吸引力,家乡的牡丹又多次地宛如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撞击他的胸膛、梦乡,催他返回故里,他也义无反顾地

递交了退伍申请。恰在此时,自卫反击战的号角从南国吹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不要说是货真价实的军人,刘灿喜毅然绝然地投入到自卫反击的熊熊战火之中。

恍若一场大梦,刹那间改变了一切。刚刚还是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突然间一声暗枪,或者一枚炮弹,鲜活年轻的身躯便化为苌弘碧血,炸飞的血花飞溅出一枚枚血色牡丹的图案。如何给牺牲的战友报仇,刘灿喜只有坚守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开车往炮兵阵地运输炮弹。为了躲避美国军事卫星的侦察,运输炮弹往往都是在漆黑的夜里进行,不敢开车灯,不能打手电筒;山高路险,稍不小心便有摔下悬崖人车俱亡的危险。于是就有战友想出这样一个主意:一名战士在运输车前,头顶白色褂子,作为领路的航标;奇异的是,在刘灿喜的眼中,这白色的褂子常常幻化为白色的牡丹,还是他小时候最喜爱的那一枚“白株儿”的白牡丹花。每逢此刻,他的军车前一片白光,准确无误地引领他向前、向前......到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他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荣立了三等功。

在大地飘雪,银装素裹的冬季,刘灿喜回故乡探望父母,母亲疼爱地说:“孩子,你上前线妈妈是放心的,在夜里开车执行任务,白牡丹会保佑你的安全......”把刘灿喜惊诧得张大嘴巴却说不出话。

画家(左)与本文作者合影留念

三、名师指导龙眼开

年,身姿挺拔,青春盎然的刘灿喜背着荣誉和战功,转业到河南省文联,这里文人荟萃,艺术氛围浓郁,是创作绘画的极佳环境,刘灿喜却毫不留恋,他的被战火洗炼过的深邃的目光早已眺望到他心中向往的人间仙境——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家乡菏泽的牡丹品种虽然多,则缺少洛阳牡丹高雅和名贵;那里有龙门石窟,西汉壁画墓,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牡丹画师,那是非去不可的圣地,更何况那里还端坐着一名国家级的牡丹大师——王绣,她的牡丹作品被国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

成为王绣大师门下弟子,用梦寐以求来形容是不为过的,但是大师能不能收他为徒,那就要看他绘画的功底和机缘。也是无巧不成书,一日,他们同至洛阳牡丹园采风,不经意间,王绣看到了刘灿喜的牡丹画作,大师眼前一亮:飞动沉稳的构图,遒劲温婉的笔力,飘逸阳刚的线条,超绝奇峭的着色,直视阿尔正午太阳的光线......深深地吸引了她,艺术的视角敏感地告诉她,身边的画家将有不可限量的未来,他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将来会走得很远很远:收其为徒,不辱师门。

在王绣老师的精心点拨下,悟性极高的刘灿喜俨如醍醐灌顶,渴饮琼浆,画龙点晴的成语演绎成真实的故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刘灿喜的牡丹画作如雨后春笋,发表于各大报纸和杂志,他的牡丹图或以高贵的气质,姹紫嫣红的美感令人欣赏,或以雍容典雅、富丽祥和使人喜爱,或以刚似长剑、铁骨铮铮;柔如秋水,媚如冰清而使读者拍手称赞。

年,在深圳市市民中心举办国画牡丹个人展,其画作《瑶池春风送仙香》被著录于《中国拍卖》。

年,国画《国色天香》参加澳大利亚国际国画展,并被澳大利亚中国美术馆荣誉收藏。

年,参加中国国际集邮网联合中国电信、中国邮政举办的“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限量版珍藏邮册”的出版发行开幕仪式,经组委会的严格审核,刘灿喜的国画《花魂》被荣誉著录,其作品牡丹图连续多年被中国邮票总公司向世界发行。

年,经过极为严格的层层筛选和审核,刘灿喜另一幅牡丹图被人民大会堂著录,张挂于人民大会堂牡丹厅;同年被遴选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郑板桥书画院院长、吕梁分院院长。

他倾其半生,军营的锤炼、战火的洗礼,天生的牡丹情缘诱导他对牡丹忘我不舍地追求,终于横空出世,以实力派画家的风姿英采,跻身于牡丹大师之列。

尾声

在人民大会堂牡丹厅刘灿喜的画幅前,这位军人轻声吟咏:

国色天香不虚名,

危难之处见精神。

一笑严寒轻四九,

富贵不淫是丈夫。

这无疑是对牡丹图的赞美,也是对大师刘灿喜人品的认同。(胡道林)

编辑:苗其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yg/9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