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城传媒丨杨克明吃休克鱼理论与海尔

十九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让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引领世界潮流”!言语之间,透着当代中国成功企业家的胸襟与豪迈。

张瑞敏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不仅是因为他传奇般地把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全球化公司,而且他以卓有成效的管理为管理界输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经典管理案例,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再到互联网时代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全球管理界的高度评价。

海尔经验权威研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OEC管理模式推广专家杨克明这样诠释海尔的成功秘诀:“海尔公司的成功,首先在于海尔具有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其次,海尔的员工具有同心同德、独当一面的敬业精神。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如果持有“守业”的心态,那么面临的只能是衰败。海尔的创业精神是一种归零的心态——无论昨天取得了何种成就,今天都从零开始。而创新精神的目标是“日清日高”,即每人每天都有新的提高。海尔精神的实质是不断寻找更高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对手,并且要经过努力战胜对手。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是海尔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吃休克鱼”理论

海尔公司不仅具有品牌优势和较好的管理模式,而且具有强势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的强势作用主要体现在兼并整合过程。海尔的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什么叫“休克鱼”?张瑞敏的解释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能够很快被激活起来。

“吃休克鱼”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海尔看重的不是兼并对象现有的资产,而是潜在的市场、潜在的活力、潜在的效益,如同在资本市场上买期权而不是买股票。海尔18件兼并案中,被兼并企业的亏损额达到5.5亿元,而最终盘活的资产为15.2亿元,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激活“休克鱼”典型案例

红星电器厂曾经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走在行业的前列。但由于经营不善,到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

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连同所有的债务整体划归海尔。接着,海尔就把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管理模式开始向红星电器厂移植。首先,海尔教育红星厂员工接受海尔文化,把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统一于海尔文化体系内;然后,改革红星厂组织机构、管理层配置,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五部一所管理,把人的中层干部精简至45人,公开选拔、招聘人才,消除臃肿的机构,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最后,海尔把自己严格的生产过程管理体系和一部分新产品开发能力及营销策略等移植到红星厂,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新产品开发力度,迅速推出“小神童”、“小神泡”两种深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牌洗衣机,同时改变原红星厂销售人员的销售观念和行为方式,利用海尔的品牌信誉改造红星的市场信誉,并把红星厂改名为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等等。就这样,红星厂完全融入海尔体系中,企业经营业绩也直线上升。兼并后的第三个月扭亏为盈,当年年底销量上升到全国第5位,出口创汇居全国首位,年底一次性通过ISO体系认证,获得年中国洗衣机行业“十佳品牌”第一名和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年中国洗衣机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等诸多荣誉。并在年8~12月上海80家大商场洗衣机销售中连续5个月位居榜首,年1~3月全国家大商场洗衣机市场份额连续3个月位居第一,出口美国、俄罗斯、沙特、伊朗、韩国、南非、智利等十几个国家,在国内同行业中出口名列第一。

由此可见,海尔的成功首先是管理的成功。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以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体系。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始终坚持高标准。海尔公司领导人张瑞敏曾说,海尔必须坚持跨越式创新,实现超常规发展。因此,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公司不是渐进式发展,而是跨越式发展。第二,拼搏的精神。海尔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拼搏的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谓之“拼”;目标一旦确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谓之“搏”。在海尔,拼搏的精神已经形成了企业文化,正是拼搏的企业文化促成了海尔的快速发展。

应对全球三次管理革命

海尔公司的管理制度不断延伸和提升,从外部环境来说是应对全球三次管理革命的需要。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者说经历了三次大的管理革命。

第一次管理革命:年,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核心概念是效率。企业必须提升效率,才能提高产量,以应对市场需求。

第二次管理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民族工业崛起,企业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产品质量不好而失去顾客群,高效率高产量反而成为企业的灾难。因此,企业管理开始倾向于管理产品质量,终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

第三次管理革命:从年开始,美国管理学大师哈默博士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思想促成了第三次管理革命。业务流程再造,强调产品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的企业没有赶上前两次管理革命,受此影响,中国企业职工的职业化素质和职业化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国需要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这套管理模式推行之后,既能够提高效率,又能够提高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化素质。而这恰恰是海尔领导人张瑞敏在创新OEC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张瑞敏曾说过,他推出OEC管理模式,是为了补上前两次中国没有经历的管理革命的课。今天海尔正在实施的SBU经营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为了紧跟第三次管理革命,海尔的管理在今天实现了与全球的企业管理基本同步化。

戴明管理思想的影响

海尔公司的管理思想,深受20世纪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管理思想的影响。戴明的企业管理生涯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作为一个美国人,却被许多日本大企业聘请为高级管理顾问。他的很多管理思想,都深深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民族工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与戴明有着重要的关联。戴明的管理思想同样对海尔公司的领导人张瑞敏产生了重要影响。譬如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以及“每一个员工,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等,都被张瑞敏借鉴并加以改造,成为海尔公司OEC管理的重要内容。

决定竞争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质量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但它是一个绝对必要条件。近代工业发展史已经有两个突出的例子:德国和日本。他们的企业不仅在创立很短时间内就能够享誉世界,而且能够持续几十年声誉不衰。原因是什么呢?接触过他们的人都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们都诞生于一个严谨而勤奋的民族。

海尔公司的总裁杨绵绵访问了德国,参观了利勃海尔电冰箱公司。德国之行留给杨绵绵的不止是熟悉了整个项目,更为重要的是,眼界的变化给她带来了灵魂上的冲击。在德国的生产线上,她第一次看到——工作原来是可以那么认真负责的。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在利勃海尔看到一个普通的操作工人注塑出来一个果菜盒,他就欣赏一下,他的动作应该称为检查,但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欣赏之后,他就在这个机器周围一通忙活,让下一个干得更好。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一下子看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这个工人让我感动了很久,给了我灵魂上的震撼。我想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要想改善自己,先要从认真做事开始。”

OEC管理要点和实质

OEC管理法(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意思为全方位优化管理法,是海尔集团于年创造的企业管理法。该法为海尔集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企业管理创新金马奖、企业改革风帆杯,国家总理曾批示在全国推广这种管理经验。海尔提出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口号,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但海尔却并没有将这句话停留在这么简单的意义上,而是从这句话出发,开发出了一套称为OEC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海尔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OEC管理的要点可以总结为五句话:“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这三个要点可以概括为“系统思考”,体现了系统意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善于进行系统思考,具有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

海尔领导人张瑞敏把系统思考概括为“拆墙论”。张瑞敏主张,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具备开放的观念和思维,而这必须要拆除企业内外的两堵“墙”。

首先,拆除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墙。把原来相互之间存在的智能关系和行政关系转变成一种市场关系,即抛弃狭隘的部门观念,认为企业是一个整体,各层级、各部门、每个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努力赢得市场、订单和客户。

其次,拆除外部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的墙。原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要变成一种竞合关系。最佳的竞合关系境界如同肯德基和麦当劳、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是相互拆台,而是共同培育市场,并且一同促进市场的发展,使双方都能够从中受益,实现共赢。“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是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这有助于企业内部营造透明的人际关系,让员工把全部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报酬和提升的机会。

三大问题意识

海尔公司主张全体员工都要具有三大问题意识:一是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二是终端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三是重复发生的问题是作风上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存在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企业存在问题;发现企业存在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用创新的方法进行解决。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是企业真正的危险所在。

发现不了问题的原因

发现不了问题,要么是标准低,要么是责任心差。标准低:低标准自然导致对问题视而不见。有些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和流程中看不到问题,但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一眼就能看出很多问题,原因就在于标准不一样。领导的标准要高于普通员工。责任心差:有些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看到存在的问题,但是却不敢暴露出来,表面上是面子问题,害怕损害自己的利益,其实是责任心问题。尤其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责任心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敢于暴露问题。

问题管理三种境界

问题管理有以下三种境界:1、只会提出问题,不会解决问题。能提出问题但解决不了,反映出能力有限,尤其是创新能力不足。2、能够了解问题,能够解决问题。3、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三种问题管理的境界也代表了三类员工的做法。其中企业最需要的是第三类员工,即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员工。

下雨打伞

曾经有人问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如何把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一家跨国公司的。松下幸之助说,很简单,四个字——下雨打伞。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充分反映了松下幸之助既是一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大师,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大师。企业管理达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就是一种哲学。松下幸之助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企业管理要善于进行“变易”——下雨我就打伞,不下雨我就把伞收起来。《孙子兵法》中主张“夫兵行象水,水之行必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滞留,兵因敌而制胜;故兵如常势,水如常形”。海尔领导人张瑞敏也认为,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为之神。即能够根据外部市场因素,譬如客户需求、竞争对手等不断调整战略、战术的企业经营者才是今天的经营之神。

OEC管理模式是一个庞大的管理工程,包括诸多流程、工具和框架。在导入OEC管理模式的时候,不可能让员工在短时间内全盘接受。因此,企业有必要遵循“从简到繁再到简”的原则,从一个简单的切入点进入,然后根据企业的需要把OEC管理模式的体系框架陆续建立起来,形成系统的OEC管理工程,从而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绩效的目的。

OEC管理的启示

启示1:管理无小事

OEC管理强调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日清的内容看似小事,其实又不是小事,它直接决定管理和企业的成败。因此,小细节反映大问题,管理无小事。

启示2:管理无定势

管理无定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企业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OEC管理同样如此,今日的OEC管理和明日的OEC管理也存在差别。

启示3:中国人不仅可以创造出一流的企业,也可以创造出一流的企业管理模式

海尔公司的OEC管理模式及其成功充分说明:中国人不仅可以创造出一流的企业,也可以创造出一流的企业管理模式。

启示4:心态决定成败

在推行OEC管理时,必须具备一个好的心态。如果心态不到位,OEC管理的推行必然不会成功。在推行OEC管理时,需要具备四种心态:有信心、有毅力、有激情、有悟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推行OEC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具备“有悟性”的心态,即经常思考、仔细体会OEC管理中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海尔公司领导人张瑞敏曾说过:“搞企业,如果你悟不出来,没用。别人告诉你也没用。就像禅宗说的,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靠自己。”

中国新长城组委会编辑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js/9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