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华武术rdquo遭遇

白癜风能治吗 http://www.xcgfxx.com/
本文转载自公号:天下家公号ID:tianxiajia

自从来了加拿大,就很少打孩子。

一开始是不敢,后来是不便,

最后是有了境界。

是的,境界!

1.不敢

俗话说,人往低处走,国往高处流。眼看着西班牙、芬兰、瑞典等36个国家已经完全禁止对儿童体罚,素来以温文尔雅形象面对世人的加拿大坐不住了!

为什么坐不住?因为在加拿大,居然还有一条文明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打屁股法”。

“打屁股法”(SpankingLaw)位列加拿大刑法第43条。这是一条允许家长和教师适度体罚孩子的刑法。

注意,是刑法!

加拿大最高法院年对“打屁股法”中体罚孩子的“适度标准”做了一些补充解释。例如只能体罚2岁到12岁之间的孩子,只能徒手,而手不能握拳,力度不能重到留下痕迹,不能打头和脸等等。

手不能握拳,难不成是咏春?力度不能留下痕迹,难不成是踏雪无痕水上漂?敢情没点儿武术底子还真不敢把小祖宗们怎么着。

这刑法,表面上看,是让你打孩子,实际上则是对一切体罚者的藐视。

制定刑法的人,肯定没考虑过中国移民的感受。体罚体罚,如果还要考虑握拳不握拳,留不留痕迹,怎么能尽兴呢?不尽兴,如何能泄愤呢?不泄愤,体罚的用户体验就不够充分啊。

中华武术虽然近年来萎靡不振,但对待熊孩子的真功夫,每个中国家长还是有的。而且,视听语言的丰富性,不但体现在视觉层面,听觉上也极其震撼,5.1立体环绕,让人回味无穷。

“讨厌!”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出来!”

“真是造孽!”

“滚回你妈肚子里去!”

“你真是笨得可以!”

“我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哪儿那么多废话?”

“你傻啊!”

“你没长耳朵啊?我刚刚叫你干嘛呢?”

“我和你爸(妈)离婚了,你跟谁?”

………………

所以刚来到加拿大的时候,毛哥表示很震惊。

放眼望去,这里居然没人敢对孩子动手,也没人敢对孩子大声喊叫,讽刺孩子侮辱孩子,那简直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发生。

当那些顶着金黄头发的熊孩子们满地打滚撒泼耍赖时,老外们顶多只是脸红心跳地看着,陪着,耗着,抬着,或干脆视而不见……

有一次,自家孩子耍赖皮,叽叽歪歪地不要这个要那个,让我大看不惯,我当场就劈头盖脸地一顿中国式嘲讽,并且暴脾气上来,随时有教我儿子中国武术的冲动。

说时迟,那时快,对面椅子上一位八十好几的本地老奶奶突然气运丹田,中气十足地向虚空发出警告:“他不喜欢这样!”

我转头看看四周,没人,确定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

大我人生好几轮的慈祥老人啊,其目光中的肃穆与杀气让我瞬间觉得我真的有罪。

后来我才知道加拿大有个抓门负责破坏家庭的组织,叫做CAS,ChildrensAidSociety,美其名曰:加拿大儿童救助协会。

你敢打孩子,他们就敢上来破坏你家庭。轻则带走孩子,重则剥离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权。

CAS权力大到让中国人匪夷所思。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街坊邻居居委会,和你协商,和你讨价还价。

但凡发现你对你孩子不好,直接Gameover。

于是,出于对家破山河在的恐惧,我开始学着克制自己对孩子拳脚相向的愤怒。

2.不便

克制愤怒显然没那么容易。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发泄的不满,通常轮到孩子出场的时候,就是引爆炸弹的时侯。

在全民禁打的氛围下,毛哥我暂时收起了青面獠牙,本着“不是不出手,该出手时再出手”的原则,消停了一段时间。

在这段憋屈的时间里,我不断地对着自己碎碎念洗脑:进一步,王八绿豆,退一步,海阔天空,孩子是你亲生的,不是别人的,孩子是你亲生的,不是别人的……

退完九九八十一步的雨夜,笑容满面的孩子钻进我的被窝,半睡半醒地来了这么一句:

“我喜欢不生气的爸爸!”

我,毛哥,堂堂七尺半男儿,第一次,泪目了!

他睡着了,睡得很香,很沉。

我摸了摸他的头发,很想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是爸爸不想打你,只是在加拿大打你不方便而已。

无论如何,我感恩这种不方便。

诸多的不便,让我前所未有地逼迫自己,开始放慢我情绪波动的节奏。

当我有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审视自己的情绪,而非孩子的行为之时,往常的愤怒被延缓了,暴力被制约了,与此同时,转机……不,奇迹出现了!

我家的熊孩子确实像是在哪儿捡了一对鸡翅膀,呼啦一下就变成天使了!

活跃了,话多了,爱笑了,喜欢和我互动了,就连钢琴也弹得比以前溜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控制他的最好方法,其实是控制自己。

3.境界

当我可以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面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时,我开始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可以对凶神恶煞的上司俯首称臣,对尔虞我诈的同事笑里藏刀,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雪中送炭?

我们为什么长这么大,经过这么多让自己不爽愤恨的事情,都没能成为街头古惑仔,对别人打打杀杀?因为我们从根本上知道,暴力是有问题的。

那为什么唯独在孩子这儿,能动手绝对不动口,能爆粗绝对不灌鸡汤呢?

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孩子好欺负。

如果孩子身上真的有如此多的客观缺陷,那么应该每一个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想揍他。往往我们看孩子不爽,只是从我们个人的观感与经验出发,疯狂地给他们贴标签而已。

中年危机的疲惫感已经让我们的心灵失去了应有的弹性,特别是见到小孩以后,往往是什么都没发生,我们已经板起了沉重的面孔,预先导演了一场诡异的战斗气氛。冲突在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酝酿完毕。啥也别说了,你就是冲着揍孩子去的。

习气,可以被创造,亦可以被销毁。如同抽烟戒烟,喝酒戒酒。难,但不是不可能。

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你知道,你能控制自己,你知道有路可循,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循序渐进,化整为零。

想想你和你老婆谈恋爱的过程。

初次见面,你不会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说:“走,我看上你了,咱们开房!”你肯定只会说:“你喜欢喝咖啡,还是喝茶?”

教育孩子亦是同理,当你想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一定不是劈头盖脸地让孩子直接完成目标,而是先想想通往目标的一万种可能性。

要知道,每一种可能性,才是童趣与童真,故事与传奇。

孩子依然会犯错,你也依然会愤怒,甚至不小心还是会揍了他。就像一个戒了烟的人,又再跑回去抽了两口。

但是,请坚持下去。

在这条长长的道路上,你越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你就越能学会智慧地与熊孩子互动。

也许,你学会了加拿大人常用的“timeout”独处惩罚方式代替殴打;也许,你学会了在他不想练琴的时候,给他讲蜘蛛侠在琴键上爬行的风趣故事;

也许,你在紧紧皱着眉头的当下噗嗤一乐,把他也逗笑;也许,你开始和他一起看动画片,并学着在日常生活中用动画角色的正面力量鼓励他战胜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也许,你终于意识到身为虫的自己,没必要硬逼着孩子化成龙……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平时看不到的内容关键词“外交杂志”,提取——中美创新之战,美国的问题出在哪里?这点上理解错了

必读头条二条大征稿

求移民与留学经历,加拿大、美国华人生活感悟,亲历和采访均可,头条稿费最高可达千元。要求事实准确,逻辑清楚,只要是真情实感,文字朴素最好。

投稿邮箱:yiqijianada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px/6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