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文化弘扬人21世纪中华传统武术传

徐志春简介徐志春先生,祖籍金华,年5月30日生于河南南阳。师出少林大字门,习练大字拳。徐志春先生自幼习武,12岁跟随南阳名师马天礼学艺,习练金丝腿、缠丝劲、阴阳指子劲、铜拳、醉八仙、马家大枪等。15岁又经马天礼老师介绍拜南阳名师韦水旺为师,系统地学习了国家规定的武术套路,习练黑虎拳、划心枪、封茅棍、黑虎刀、四路华拳、盘龙棍、追风刀、龙凤剑(单、双)以及对练、摔跤、散手等。期间又向掌门师兄韦永山学习多种武术套路。16岁经南阳名师朱云燕(连成)的指导,并被收为门徒,起艺名曰“凌云”,习练了大字拳、小八式、脑拳、梅花单刀(双刀)、五虎枪、拿反拳以及练拳心法、功法等。25岁开始以助教身份跟随名师韦水旺行走全国各地交流学习;32岁进入南阳市武术馆担任武术教练,期间分别得到李承恩、徐绍得、马书亭、周国山等老师的传授与指导。38岁担任南阳地区武术馆总教练,并在同一年参加河南省武术馆集训期间,得到当今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悉心指导,习练陈教师自编的56式太极拳。

徐志春武术推广

徐志春先生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高薪私聘邀请,扎根南阳,致力于武术事业,并一直以武育人,以德服人。出师以来,徐志春先生不辞辛劳、无私奉献地致力于推广、普及和发展大字拳。并多次参加国内各地和南阳地区体委、武协等机构的邀请,弘扬中华武术,传播武术文化,国内多个省市区都留下他的身影。所到之处,徐志春先生的武功武德和人格魅力也折服了不少武术爱好者,既为师门争得了荣誉,也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撒下了种子。徐志春先生在武术生涯中参加了多次省、地、市级举办的武术表演、比赛。年7月,徐志春先生应邀参加河南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获得武术比赛二等奖。年3月,徐志春先生又只身前往香港,参加第十届香港武术节大赛,挫败了各路选手,分别夺得拳术项目金牌和单刀项目银牌,为中华武术扬威争光,成为当地的武林佳话,传遍大江南北。在他的影响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习武和传承武术的行列。

徐志春-成功贡献

徐志春先生是一位武德并重的武术大家。他不仅武功精深,而且武学渊博,善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而又胸怀坦荡,毫不保守,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前辈的口授秘传写成文字,公之于众,传之于世。年,徐志春先生取得了武术段位五段和段位评论员四段,年考取省级一级裁判员。先后形成多篇武术教学心得文字材料,录制十几部传统拳术、陈式、杨式太极录像教学资料片,还经常应邀在国内武术行业协会交流经验,公开武术真传练法,开拓武家修炼理念,在武术界受到诸多好评,也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许多录像教材都凝集了徐志春先生的心血和经验,是对太极拳发展和中华武术走出国门的重要贡献。对于徐志春先生来说,让中国的武术文化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他毕生最大的心愿。

徐志春[武术家]-继承发展

几十年来,徐志春先生为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拳术,杨式、陈式太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武术文化交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呕心沥血,潜心修研。他每年要数十次接待来自各地的武林同仁来访,但无论来访者的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徐志春先生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曾有一些经济窘困的青年学子,不仅不交一分钱学费,有时还与他一同吃住,学习完他还亲自开着电瓶车送学生回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家境并不富裕的徐志春先生依然保持着祖上济弱扶贫、侠肝义胆的传统,不由使人心生敬意、感慨万千。为了把自身所学和对武术的理解有系统有计划的继承下来,传播开去,在他的带领和筹备下,年,南阳市包庄武术二队正式成立,徐志春先生担任武馆总教练。徐志春先生的心愿除了在南阳地区建一个武术培训基地外,为了中华武术文化更好的继承,更好的发展。

徐志春[武术家]-人物评价

徐志春先生为人善良朴实,正直忠厚,和蔼慈祥,平易近人,有古长者之风。令人一见便如沐春风之感,心中立生肃然起敬之意。先生心性淡泊,不喜张扬;情趣高雅,不入俗流。其为人至情至性,待人至真至诚,古风粹然之气常见于面背。

徐志春先生胸怀博大,谦虚好学,毫无武林陋习,秉承了韦氏前辈的宗师气度和大家风范,其人格魅力使随先生游者皆深深倾倒,所到之处,豪杰景从。在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的传承上,徐志春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注重培养新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了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的传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事业,除了在家里和武馆传徒授艺外,还不定期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传艺、担任裁判,发扬国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px/7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