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献给清华大学建校周年纪念和为中国建筑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家们。在校专业教育的质量是学生出校后专业发展的基础。但事实上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塑造,爱国情操和社会关怀的煦育,以及合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培养具有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值得所有教育家和任何教育史研究加以重视。本书用大量史料揭示了校园文化在年代和年代从清华学校毕业的中国留美建筑家们人生和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适合所有关心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以及清华大学校史和建筑学院院史的人士阅读。本书源于年10月12日赖德霖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召开的“‘归成——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与宾大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所做题为“何以‘归成’?——清华校园文化对第一代留美建筑家的影响”的发言,以及年8月在《建筑师》期发表的同名论文。王浩娱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和编改,收入与清华学校有关的40位建筑家的生平简介,余张珍贵历史图片,附关于21位建筑家轶事38则,及12位建筑家所著佚文16篇。以丰富的图文史料介绍20世纪早期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校园文化对中国第一代建筑家的陶冶与影响。四十位建筑家清华学校(初名清华学堂)是美国返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用于资助留美学生教育而开办的预备学校。学校由逰美学务处(ChinaEducationalBureautotheU.S.)负责创办。初拟名为“逰美肄业馆”,经御批正式定名为“清华学堂”,年4月开学。年中华民国建立,为适应民国教育体制,学校在当年10月更名为“清华学校”。学校在年设大学部,年由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从年创办到年放洋最后一批官费留美学生,期间受逰美学务处和该校资助和培养,日后回国在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现代化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本书收录与清华学校有关的40位建筑家的生平简介,在建筑和市政领域有关颂声、吕彦直、巫振英、林澍民、张光圻、董修甲、朱彬、赵深、董大酉、杨廷宝、陈植、黄家骅、梁思成、童寯、过元熙、黄学诗、张锐、哈雄文、王华彬、梁衍、萨本远等20余人,而罗邦杰、蔡方荫等留美学习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回国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工程师。除此之外,还有伍希侣、卓康成、彭回、庄俊、杨宽麟、缪恩钊、陈均沛、李铿、薛次莘、黄森光、裘燮钧、谭真、庄秉权、林徽因等人,他们虽然未必在清华有过求学经历,但他们留美或是因得到清华学校的官费或津贴,所以不乏在学成归国后也与清华关系密切,或服务于清华,或与清华校友紧密合作,一道推进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作为一个群体,这批清华学校放洋或与清华相关的建筑家对中国建筑现代化的贡献巨大,体现在建筑组织、建筑设计、建筑教育、都市计划与设计、建筑学术、历史遗产研究与保护、建筑行政,以及建筑工程等诸多方面,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因此堪称是中国第一代建筑精英中的精英。清华校园文化中国第一代建筑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突出成就并对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发展产生如此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在美国所受的教育,而且还有必要追溯他们在清华学校学习时的校园文化。本书总结这一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至少有六个方面,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自由多元的个性、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教程、同学和校友间交流合作的可能、爱国主义和社会关怀的陶冶,以及知行合一的作风。德育居首,是“立身处世之根本”。内容有自治、社会服务、爱国运动、救灾,以及砥砺的团体等许多方面。爱国运动中包括“五四”“五九国耻纪念”,以及天安门游行等。年清华学校毕业生,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禅学家顾毓琇和同学梁实秋在毕业时曾对清华的教育做过一个总结,其中关于社会教育,他们说:“不明白清华内容的人多说清华是贵族学校,我却不愿替它辩护。因为从表面上看来,清华实在当得起这个名词。但是清华学生的生活却不是贵族式的生活,如果说清华学生大半是贵族的子弟,我更敢大胆说清华学生大半是托尔斯泰式的贵族子弟。他们的服务精神却非普通一般平民所可及。”年举行国耻纪念年会时,“同学激于五四之事,尤觉创巨痛深,故举会时精神较前更为诚挚恳切”。会上发出《誓言》:“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一个重视德育的校园对于学生人格和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必然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林澍民晚年致亲友的一封信或许就体现了这一影响。他说:“我们的先人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财产,但他们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比金钱所能购买的任何东西远为宝贵的遗产:读书受教的头脑,慈爱人类的心,和对祖国的爱。”
▲闻一多绘:五四运动时清华学生在天安门前街头演讲情形
智育体现于“自动的作业、创作的精神、练习的机会”,是学生“尽力偷出时间在课外下功夫”,成立的各类会社(Organizations)。其中学术类中会社有科学的、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技艺类会社,包括演说、戏剧、音乐、绘画。▲清华学校美术社成员与教师(按:当即MissStarr)合影,右起第6为梁思成,第4当为MrsStarr,第3当为童寯,前排中蹲者或为过元熙▲清华学校唱歌团合影。照片中前排中为梁思成,后排右4为黄自。前排右3当为陈植,右4当为江元仁,后排右2当为应尚能体育在于“强健之身体,活泼之精神”,能培养坚韧自强、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以及公平竞争意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译为“费厄泼赖”,即fairplay),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清华这方面的课程和活动更多。年代主持上海特别市中心区建设的董大酉,在校期间是一名体育健将,身兼网球、抵球(按:即排球)和足球队队员。▲“本级网球队”,右1为董大酉;“本级抵球队”,二排右1为董大酉;“本级足球队”,前排中为董大酉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华人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的关颂声,就读清华时曾代表中国参加马尼拉远东运动会,获足球与田径银牌两面()。留美期间获留美中国同学会田径比赛冠军(),任麻省理工中国(学生)足球队队长()、棒球队队长、田径队队员()。▲关颂声(正中坐者)担任麻省理工中国(学生)足球队(ChineseSoccerTeam)队长()▲关颂声(二排右1)与麻省理工学院(MIT)接力队队员合影()合办基泰工程司的杨廷宝曾是是清华拳术队队员。他的老师当是清华拳术和剑术教员、著名的武术教育家李剑秋。▲“本级拳术队”,队长陈念宗与队员杨廷宝(左)更非偶然,上述几位酷爱体育的建筑师日后都成为中国现代体育建筑设计的先驱:董大酉设计了上海体育场的全部场馆(—);关颂声和杨廷宝以及他们的校友朱彬所办的基泰工程司,则设计了沈阳东北大学体育场(—)、天津华北运动场(—)、北平公共体育场()和南京中央体育场全部场馆(—)等,后者还包括有用于武术表演和竞技的国术场。总之,一所优秀学校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包括陶冶他们的心智和锻炼他们的体质。它的学生也不仅仅应该能够自立,还应该能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和造福世界。清华校园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今天建筑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发展,依然不失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建筑家轶事《级友:杨廷宝》。《辛酉镜》,年6月15日,32-33页。杨廷宝,字仁辉,河南南阳人。幼无兄弟,惸惸独居。是以孤静成性。稍长,寝疾经年,故体弱甚。尝肄业邑之小学,好嬉游,课程多不及格。未几,辛亥变作,举家避难迁他乡,流离颠沛。廷宝始惕于事变,恍然知向学。次年秋,海内初定,从戚某走开封,跋涉山野,备极困顿。旋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钻坚揅微,三载如一日,学乃大进。四年秋以咨送来本校,入三年级,居校谨言行,勤诵读,汪汪轨度,有文雅风。试英文輒列前茅。好拳术,本年校中比赛拳术,廷宝击剑获第二。尤嗜丹青,作山水人物,惟妙惟肖。尝得本校图画奖。现任《清华年报》图画副编辑及孔教会图画书记。有关杨廷宝留美生活的“新闻”。《清华周刊》期,.3.13,39页。此地同学中,老杨(按:指杨廷宝)是数一数二的富翁,他虽是一个建筑学生,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图纸一出总是洛阳纸贵,得来不少奖金。在清华时,忘不了老杨的拳术。在此地,却见他剑舞梨花,锦绣的衣裳,配着红巾、黑皂鞋,在树叶深丛,五色电光下,几辨不出级的老杨。有关陈植留美生活的“新闻”。《清华周刊》,期,.3.13,41页。陈植()他倒是个善男子,一片婆心——希望大家发财,盖新屋。建筑家的功课,本来就不容易,去年又入本校乐歌团,更见其难了。这一来,穿起燕尾服、白领结、白衬衣,配上黑亮的皮鞋,真个“写意”。(椿)《清华周刊》第期(年5月18日)有关梁思成遭遇车祸的报道。大一同学梁思成君于上星期一偕乃弟思永乘自动车进城,为先期参与五七(本书编者按:国耻纪念日)游行。车行至南池子出口处,北面突来一汽车,乘者为现陆军次长金永炎,司机生见有势可恃,毫不关心,遂横冲而过,致将梁君思成之腿撞断,全车倾覆,梁君当时不省人事,其弟亦负重伤,为状至惨!汽车肇祸后,复长驱而去,梁君思永负伤奔回家中,(幸离家不远)言后亦扑地昏去,其家人始设医院云。梁君思永因负伤较轻,故数日后即勉强来校受课。至其兄思成,则甚费手术,闻非两三月不能告愈云。有关梁思成留美生活的“新闻”。《清华周刊》,期,.3.13。梁思成()阿成在此方半年,对于建筑学大有兴趣,因此老同学见面时很少。去夏他同林徽音小姐从西雅图上岸后,即直入康乃尔暑期学校。绮城(编者注:即康乃尔大学所在地Ithaca)山明水丽,有玉人点缀其间,毕竟是世外桃源。秋间来此,同在本校读书,成绩优美。(椿)《梁启超之子赴美留学,偕其未婚妻昨日离沪》。《申报》,.6.17。梁任公之子思成君偕林长民及林之女公子(思成之未婚妻)于日前抵沪,寓大东旅社。梁林二君此次南下,系为赴美留学。昨日下午三时梁君与林女士在海关码头乘小轮赴淞,到码头欢迎者有林长民君等多人。两君系乘昌兴公司之亚洲皇后号船赴美,预定先赴纽约,然后入美大学,专考文学。前日下午六时,有亲友多人,在大东旅社为梁君及林女士饯别。闻该两君当夜即必须启椗云。张中行:《红楼点滴一》。《负暄琐话》,(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记得是年或年,老友曹君来串门,说梁思成在北大讲中国建筑史,每次放映幻灯片,很有意思,他听了几次。下次是最后一次,讲杂建筑,应该去听听。到时候,我们去了。讲的是花园、桥、塔等等,记得幻灯片里有苏州木渎镇的某花园,小巧曲折,很美。两小时,讲完了,梁先生说:“课讲完了,为了应酬公事,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么考好?”听课的有近二十人,没有一个人答话。梁先生又说:“反正是应酬公事,怎么样都可以,说说吧。”还是没有人答话。梁先生象是恍然大悟,于是说:“那就先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梁先生笑了,说:“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说着,向台下作了一个大揖。听讲的人报之以微笑,而散。我走出来,想到北京大学未改旧家风,心里觉得安慰。小可:《黄金国家之留学少年生活谈——徽音女士之游美心影录》(节录)。《时报》,.5.25。梁林徽音女士近以蜜月旅行,偕新郎梁思成君,漫游欧洲各国,学诣之渊深,才识之超卓,梁氏夫妇可相匹敌。林为新港NewHaven耶尔Yale大学毕业,梁为皐桥Cam-bridge哈佛Harvard大学毕业,二校声望,为新大陆各校之冠。程度最高,人才称盛,识者常比之为英国学术中心之牛津Oxford与皐桥Cambridge焉。徽音女士自奉殊俭,平日出游,喜着黄褐色tan(原文)外褂,窈窕婀娜,略似顾黄惠兰夫人(按:黄为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妻)。其共梁君留学美国时,各以专门之学获厚薪,每星期所得,在九十金上下。梁善宫室建置,林能为戏台布景。纽约华美Wanamaker号百货大店之陈设,多出林手。林谓若在戏台上布置室内之景,仅须将大件耀眼之物,约略罗列,此外零星细碎,尽可不必加入。但如墙上之钩,与案头之小品陈设,均须特制,使比原物略大,庶足令台上下之观众,能自远处望及之也。林述留美学生生活颇有趣,谓美国大学生活跃之势力,以兄弟会Fraternity为中心,兄弟城Philadelphia某大学,收容男女学生一万五千人,而兄弟会之团体,多至六十余种。新进大学后辈学生,未经入兄弟会以前,不独枯寂,且甚狼狈,必须尽全力以交结校中前辈老学生,庶可望被邀入会。但若其人一经入某会,即不能同时再为其他兄弟会之会员。故在入会之前,必须留意选择,对于各会,须具判别美恶之识力。总之入会如男女婚姻之结合,不可不万分审慎。……《天津剧团鸟瞰》。《华北日报》,年9月19日。……南开剧团是天津——亦可说是华北——历史最久的剧团。在组织、经济、人材各方面都是极完善充实和齐备的。他们演过的剧很多,最著名的有《新村正》《五奎桥》和去年上演的《财狂》(按:今译《悭吝人》)。《财狂》的作者是莫利哀。大规模的演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那次他们所获的效果是很成功的。主角是万家宝君(曹禹),导演是张彭春君,舞台装饰是林徽因女士。他们每年公演一次。现在尚无动静。……建筑家佚文选本书选录建筑家佚文16篇,大部分是他们早年在清华期间或刚留学不久所发表的文章,也有晚年所写的关于学习生活的回忆。朱彬留学回国后与校友关颂声和杨廷宝创办了基泰工程司,曾有多位清华校友在该所工作。年他到美国后给母校的老师Danton博士夫妇写过一封信。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他在费城的生活并不好,但他说:“其进愈难,则收获愈令我欣悦。毕竟,我国政府遣我来此非为享乐”(林慧译),表达出一名清华学生的志向,——他到美国以求学为目标,所以对经历的磨砺能泰然处之,甚至甘之如饴。▲朱彬(ChuPin)致Dr.Mrs.Danton信,年10月8日”,《清华周刊》,第期,年12月26日,5—8页。年参与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中国馆设计的过元熙,在年毕业时曾写文章讨论清华生活并特别提到公民一课对他的影响。他说:“我现在所顶喜欢念的学科,就是公民学。因为那里头所讲的东西,完全是普通智识,讲到我们应该怎样去造福社会,我们同社会国家的关系是怎么样,都是个个(原文)人所应该知道的,我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于我将来的责任,又明白了好多。”▲过元熙:《我的清华生活》,《清华周刊(清华十二周年纪念号)》,年4月28日▲童子军合影,后排右2为队长过元熙。年《童寯画选》出版,童寯先生赠书给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图书馆并题字(华正阳先生提供),“作为一名老生,回想起在费城求学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自豪的怀旧和深深的感念。P·P·克瑞、吾师G·H·毕克莱以及吾侪J·哈勃森、路易斯·康、罗伊·卡洛尔、鲍勃·卡森和R·斯奈德等大名今天宾大人已耳熟能详。虽然时过多年,关于他们的回忆依然会不时浮现脑海,愉快而珍贵”(赖德霖译,童明、华正阳校阅)。在清华打下的美术基础功不可没。▲童寯题字赠书《童寯画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日后加入基泰工程司的梁衍,在美获得耶鲁大学建筑学士后,师从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成立塔里埃森学校(TaliesinFellowship)的第一位学徒生。他在清华就是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晚年回忆在塔里艾森的一次演奏:“在会客室里举行的一次周日音乐剧中,我演奏了维瓦尔第(Vivaldi,—)的小提琴奏鸣曲,由埃德加·塔费尔(EdgarTafel)钢琴伴奏。事后,赖特先生问我作曲人是谁。当我告诉他作曲家的名字和时代,他评论道:’看来,巴赫确实有前人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王浩娱译)受赖特邀请,梁衍年再次赴美,—到(纽约)UnitedNationsPlanningOffice工作,—任(纽约)HarrisonandAbramovitz事务所主要设计师之一,负责联合国建筑工程设计。退休后加入加州戴亚博洛交响乐团(DiabloSymphonyOrchestra)并担任第二小提琴手。▲梁衍与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赖特(F.L.Wright)夫妇,约年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清华校园文化德智体美群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影响深远。编著者介绍
王浩娱,母亲吴士林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级(建七)学生,年毕业。本人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先后获得建筑学学士(年)、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年)学位,年获得香港大学建筑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曾与赖德霖等合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年),参与由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主编的《中国近代建筑史》(年)的写作工作。年受聘于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筹建“陆谦受建筑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