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武术要靠人也要靠科技

北京治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编者按: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年,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又一次回到了北京举行。李连杰受邀成为本届赛事的形象大使。身兼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形象大使的李连杰,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去推动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他在开幕式上说:“过去,我有幸通过电影推广中华武术,我更想在今后的几十年,将武术的智慧、博爱、和平与和谐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享受到生命的健康。我会尽自己的力量为武术的发展做好宣传,使更多的人   香港城市大学与中华国术总会,携手打造全球首个D武术档案馆的目的就在于此。该遗产保护项目名为“香港武术动态档案馆”,目标是保存多种功夫流派的资料。目前已有50种记录在案。

▲全球首个D武术档案馆成立

  D动作捕捉传感器,每秒帧的摄像头,加上虚拟现实,这些互动媒体技术被共同运用,来记录客家武术流派中最正统的招式动作,以及它们的起源、改革和未来。

▲功夫大师正在通过光学运动捕捉系统捕捉动作

  去年下半年起,项目组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了《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展览。展览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记录下来的功夫资料,都可以在官方网站   本次展览展示了19个功夫大师的招式动作。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中,观众可以通过档案、图片和影像等资料探索客家武术,也可以借助D影像亲身体验武术的奥妙。

  其中一个设备名为“Re-Actor”,它运用全息影像技术从多方位展示武术大师使用长矛的动作。轻轻一按按钮,就能看到整个运动中,各个关键点留下的时间和空间轨迹。这项技术来自于德国艺术家TobiasGremmler。此前,他已经通过这种运用纤维和粒子记录功夫动作的技术,在网上小有名气。

▲Re-Actor展示D图像

▲TobiasGremmler的视觉图

  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最大特色在于真实地展示捕捉到的每一种武术流派的实际动作,以及各流派系统的武术理论和传承脉络,包括武术套路、兵器演化和实战技巧。以下是其中三个流派:铁牛螳螂、龙形拳和客家洪拳。

▲铁牛螳螂丘运华师傅演示四门拳

▲龙形姚新贵师傅演示龙形摩桥

▲青龙潭客家洪拳吕学强演示猴子洗脸

  客家武术是中国南方武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明朝后期到清朝早期,在北方人口大迁移的漫长过程中,客家人作为人数上的弱势方,不得不依靠与原住民的战斗获得生存机会,由此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武术流派。

▲客家围楼

  身为农民的客家人在日常的农活劳作中练习功夫技巧。他们使用一些农具作为日常训练的器具。

▲抓起陶罐

▲沙袋练习

▲铁环练习

  另外一些农具或日常用品,则被开发出了武器的用途。

▲夺命大耙

▲以板凳为武器

▲藤牌和长矛

  这是著名的客家狮舞。这种古老的武术和舞蹈相结合的祭祀舞蹈,反映了客家人民爱好和平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客家著名的独角狮舞

  城市大学与中华国术总会的这一项目对保护中国武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展览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巡演,如果您方便前往,不妨去看看这一全球首创的武术遗产保护展览。

参考来源:客家功夫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sp/6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