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武术界有一句话叫做“练武不练功,等于一场空”。日本乒乓球球队的张本智和与松岛辉空虽然很小就打下坚实的乒乓球基础,但勤于练武、疏于练功的结果,必然会最终葬送这一对非常有希望的苗子!
乒乓球在我国有着60年的发展和积累,因此我国乒乓球也总结出无数的宝贵经验。但我们翻看以往的历史,却没有看到一个运动员是在十二、三岁的年龄就开始打国际比赛的事例。单从这一点上,就足以说明日本的这条经验不可取!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屡屡选派“娃娃兵”参加国际大赛呢?
其实这也是日本乒乓球的无奈!因为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中,无论是天才也好、神童也罢,在他们刚刚露出头角以后都会遭到我国乒乓球的针对性的精准“打击”。因此,这些的天才神童经过几年的比赛下来,很快就泯然众人矣。
日本只是从年轻的张本智和才看到“断代计划”未来的一角希望。但张本智和的成功其实又与我国乒乓球的内部环境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国乒乓球还是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即刘国梁等人继续执教国乒的话,那么张本智和也会去步了他的前辈松平健太、丹羽孝希的后尘。
那么说了这么多,日本派出小队员比赛的弊病到底在哪里呢?
一、为了赢球而打球,就会偏于发展得分技能,忽略技术的全面发展。
就拿张本智和为例,过于依赖反手技术的张本智和,其相持中的正手就显得非常的薄弱。许昕就是紧紧抓住这个弱点,一次次打得张本智和欲哭无泪。
二、过早的承受大赛强度,会让少年早早积累伤病。运动寿命的缩短,也将成为其致命伤。
我们知道现在比赛用球越来越趋于变大,这种球的推广,就连欧洲运动员都经常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张本智和、松岛辉空这样幼龄球员,为了追求速度和力量,必然加大训练强度。这样长久积累的后果就是造成成长的身体就受到伤病的困扰,因此,这无异于“拔苗助长”。
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乒乓逐渐恢复到常态,张本智和的优势也越来越小。韩国公开赛和澳大利亚公开赛的国乒两连杀,就已经预示着张本智和开始向他的前辈水谷隼、丹羽孝希渐渐靠拢。所以,成绩不理想、再过早的损伤身体,所有少年时期赚下的声名,都只能成为以后悲伤时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