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被捧杀,新中国第一神童两次出家两次还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606.html

他是公认的“新中国神童第一人”,

央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录片《中国》将他列为当年的代表人物,

后来的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年少时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他的报告文学后激动得夜不能寐。

他在学校葡萄藤边看书的一张照片使这个葡萄藤成为了“网红”打卡圣地,很多人都要到这里亲身体验一下“神童”曾经呆过的地方。

他是当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广大父母心中的一个绝对的标杆。

一位毕业北大的高材生曾这么形容:“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愿意做他的儿子,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倒垃圾一样丢掉。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

而他也是“新中国神童捧杀第一人”,曾经两次出家、两次还俗,从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再也没有从事科研工作。

他,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第一人,宁铂。

年,宁铂出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得益于父母的谆谆教导,加之极高的天赋智商,小小的宁铂很小就掌握了比同龄人多得多的知识。他2岁就能背下几十首诗词,3岁就会数数,4岁就认识了多个汉字。(那个年代能吃饱肚子都不错了,还能有如此表现,绝对是神童。我爱人的一个表姑妈年纪和宁铂差不多大,三岁才学会走路)5岁时,宁铂被父母送到了小学念书。

C位红圈者即为宁铂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时代原因,宁铂父母被下放到了农村,宁铂也离开了校园被带到了农村生活。父母要下地劳作,无人照料的宁铂只能一人在家。知识分子的家庭最不缺的就是书本,由于他已经认得了很多字,已经能够自行看书,无所事事之下宁铂一人在家靠读书打发时光。

注意,宁铂看的既不是《十万个为什么》,也不是《格林童话》,更不是儿童连环画。而是医学、诗词、棋艺等连成人都感觉晦涩难懂的书籍。如果是说随便翻一翻打发时间也就罢了,可宁铂偏偏看进去了,而且也学得有模有样,没过几年已经可以看病开药、吟诗作对了。

当地的老百姓都说他是个天才、神童。

天才宁铂的事迹也传到了他父亲的朋友,江西冶金学院的倪霖教授的耳朵里。他对宁铂的事迹非常感兴趣,经过多次的现场考察,他认为宁铂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将他的事迹上报中央。

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收到了一封十几页的推荐信,倪教授把他的所见所闻向方总理做了详细而又客观的汇报。求才若渴的他看了非常感动,当时就把信件批转给了中国科技大学,指示“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录入大学学习。

因动乱刚刚结束,教育事业的长期脱节导致各个行业都缺乏人才、渴求人才。全国上下都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因此推荐的天才少年、神童有很多。在这种大背景下,经过一一的实地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于年成立了少年班,并在第一批招收了21名神童。其中宁铂则是其中最为知名的学生(没有之一)。

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期少年班同学合影

比起另外20名少年班同学,宁铂的名气则要大得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到中国科技大学视察的时候,曾点名要与宁铂下围棋,结果在年少轻狂的宁铂面前连败两局。而他和领导人对弈的新闻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他的名声也变得更加显赫。不少新闻媒体称宁铂为“中国第一神童”。而后来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就是看到了宁铂的新闻之后才决心加入少年班这个集体的。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记者曾经拍下并发表了一张宁铂在一株葡萄架下看书的照片,而这个葡萄架下居然变成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心中的求学圣地,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神童曾经学习的地方。

为了取得最好的学习效益,充分发掘这些神童们的天才潜质,校方在入学的前两年基本都是给他们做基础功课的辅导学习,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专业以确定以后的研究方向。在这段时间里,宁铂过得也算是无忧无虑的日子。

可能是由于之前看了很多书,他的兴趣广泛、才华出众。除了功课学得好之外,宁铂对于棋艺、诗词、医学等也十分在行。他就像一张少年班的名片,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学校为了宣传少年班的积极形象,也总是把宁铂作为一张名片,让他在大众面前广为传播。

小小的宁铂在聚光灯下、在夸赞声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他一边觉得自己要听领导的话、听班主任的话,一边变得越来越自负。

他的同学曾经回忆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一次,著名的数学大师张广厚教授曾到科大做学术报告,少年班的同学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数学大师非常兴奋,纷纷签名留念。而宁铂因张教授没有认自己独坐生闷气。班主任老师看到此情形就和宁铂说要保持一个谦虚的平常心,但风头正劲的宁铂哪里听得进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就到了确定学习专业的时间了。老师都希望宁铂能去学习物理,希望他在物理上有所突破。而老师却忘记了在所有的科目中,宁铂的物理是学得最弱的。

经过反复思考,宁铂把研究方面定在了天文学上。而由于科大没有天文学,他便通过班主任汪雨惠老师向校方申请前去南京大学就读。

如果学校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么我国的科技史上应该会多一位天文学的大咖。但却事与愿违,宁铂是中科大的对外宣传的亮点,是少年班各位同学的大师兄,一旦他离开了科大校园,必将会带负面的示范效应。

于是校领导经宁铂回复了“既来之、则安之”六个字。

人是留在了科大,但宁铂的心却跟着星星月亮飞到了九霄云外。由于学的是不感兴趣的专业,宁铂内心感到十分的压抑,在他给父母写信诉苦时,也被告知“不要感情用事,不要随便质疑别人,国家和学校都是对你负责的”。

由于内心的焦虑、压抑无法及时舒缓排解,宁铂的个性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但个人的力量那里能够对抗地组织呢,宁铂只能无奈地在物理学中忍受着煎熬。

昔日的天才神童宁铂受到的挫折多了,渐渐地就变了,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害怕失败。

年,宁铂毕业后留校当了一名老师,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教师”,由于自己的同学纷纷出国、读研,而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本科学历,宁铂也想过考研究生。但自己不喜欢现在从事的专业,也有怕考不上的担心,他接连报了3次名,但没有走进过考场一次。

第一次报名后直接弃考;

第二次报名完成了体检之后,再次弃考;

第三次报名体检并领取了准考证,但走进考场前他再次弃考。

面对工作的折磨、现实的失意,痛苦的宁铂逐渐把希望寄托在了佛教、命理等“非主流”行业上,而他的所做所为也受尽了科在领导和同事的非议。

事业上受挫,宁铂的婚姻和家庭同样也面临了危机。参加工作几年后,宁铂结婚了,他的妻子叫陆程华,也是他的一名崇拜者。

结婚初期,两人感情似乎还过得去,但随着孩子的出生,两人在孩子的教育上陷入了争端。他的妻子希望把他的光环复制到孩子身上去,而亲历这一切的宁铂显然不希望孩子重走自己的路,两个人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最激烈的一次宁铂直接不辞而别去了海南,但却因为没有社会生活经验而被现实狠狠打脸,最终狼狈而归。妻子也因他理念不同、感情不合而离婚。

在现实的打击下,宁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佛学之上。

年,他离开校园悄悄前往五台山出家,后被校方召回,皈依佛门的心愿不了了之。

年,38岁的他决绝在同事、同学中销声匿迹,很多人都不知道苏州西园寺里的净慧法师就是当初的中国第一神童——宁铂。

请问条友认得出哪位是净慧法师吗

年,宁铂还俗,之后留在江西一座禅院里讲学,由于这些年潜心研究佛法小有所成,宁铂的课基本都是座无虚席。

中国第一神童,最终放下了心中的魔障、褪却了内心的虚荣,内心真正实现了超脱与平静。

谈古今中外,论家长里短。

品人情冷暖,悟世态炎凉。

我是“马小虎文史”,欢迎点赞、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yg/9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