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兴宁市年

北京较好的雀斑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055703496631&wfr=spider&for=pc

武术:刁家教拳(少儿)

表演:刁家教拳传承班学员

刁家教拳主要分布地兴宁市,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建县,年撤县设县级市。地处粤东北山丘地带,扼东江、韩江上游。周边与平远、梅县、五华、龙川县及江西省寻邬县相邻。世居汉族客家民糸,是典型的客家成熟地、粤赣闽陆路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其民居、民俗、服饰、饮食、语言等在客家地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现有人口约万。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花灯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有“小南京”之称,“粤东宝地”之誉。刁家教拳是广东省梅州地区的传统武术之一,属流派众多的“南拳”中的一种,也是兴宁市较有名气,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武术。主要流传于梅州和潮汕地区,同时辐射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客籍、潮籍等华人、华侨的聚居地。刁家教拳自清嘉庆年间,由江西省临江府流传至兴宁,已有多年的历史。据兴宁刁氏族谱记载和兴宁民间相传,刁家教原为儒家拳,清康熙年间,由福建省少林寺下山和尚流传到江西临江。清嘉庆年间,兴宁刁坊周兴村“围梓里”的刁火龙、刁龙康兄弟到江西临江做生意,因他俩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一位武术师傅,从而得传这套儒家拳术。经几年勤学苦练,掌握了师傅传授的基本套路。回到家乡后,根据师傅传承的基本套路,潜心钻研,不断总结完善,自成一派,称“刁家教”。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于年编著的《客家研究导论》中记述说:“客人武术,派别极多,名称为教,如吴家教、刁家教、朱家教、李家教……等等便是”。另外,年出版的《南拳》杂志和《兴宁文史》第24辑亦有刁家教的记载。为了传承刁家教,兴宁、梅县涌现出一代代习武传承人。并总结出刁家教的要旨和师训。到21世纪初,已传4代。清末民初,刁家教第二代传承人刁海龙,为谋生到梅城大康路开设竹椅店,闲暇时也传授武艺,拜其门下刁武者不下人。多数传承人在家乡设馆传承。如第二代传承人刁群章、第三代传承人刁钦汉、刁佛进、第四代传承人刁诗亭、刁文远等都在不同的年代在兴宁刁坊各村带徒授艺,使刁家教代代传承,即使是横扫“四旧”的“文革时期”,也未中断。近几年来,在刁氏宗亲和第四代传承人刁诗亭、刁文远等的努力下,传承活动又活跃起来,为刁家教的保护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刁家教具有完整的套路和独特风格,掌、拳、械并用。掌法、拳法共有11组,分别如下:1、口字拳;2、井字拳;3、“青蛙”落井;4、照镜手;5、上圆手;6、下圆手;7、翻天铺地;8、“石卵”揽“百萝”;9、“遛鸡手”;10、海底溜星;11、“弓”字转盘。器械方面有:耙头、双刀、铁尺、棍术、凳花、打八抄等。拳的练习套路有:丁字脚以八字脚为路,快、准、飞,转脚跟手、吊谷上棚、偷鸡插手、猴爪插心、穿阳过海、踢弹落地拿蛋、转脚横斩、蛤蟆伸手五爪潘指、乌鸦散羽、插喉伏点、五爪擒羊、下园与上园童子拜佛、井字穿阳过海、照镜打人四摸六斗、万字少一点、弓箭以区、身轻转步牵牛上棚、目精灵、借力拔千斤、百零八下弓字转盘、以八封掌连翻脚踢与指掌力。刁家教结构严谨,灵活,运转自如,生龙活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以守为主,以攻为辅,借力发挥,既可防身整恶,又可强身健体。其特点是“快、准、飞”,诀调为“以静制动,蓄而待发”,“手出足随身活动,翻身步转目精灵”。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是:“行走如龙,身轻如燕,掌法自如,柔中带刚,借力发挥,四两拔千斤,以弱胜强。师训有:“千金不卖莲花口,无恩无义不可传”。刁家教拳是中华武术“南拳”中的一个流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人文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js/9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