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ldquo秧羔子rdquo的

在张掖地区,每逢春节,各乡村群众都会自发组织各种庆祝活动。秧歌与社火作为这种庆祝活动中规模最大的活动,由于二者诸多方面的相似性,被当地人用方言统称为“秧羔子”。“秧羔子”的队伍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活动地点集中在乡村,以队伍走街串巷、钻街门、跳大场、跳小场等表演方式为主。

从字面意思而言,秧歌就是农民插秧时唱的歌。北方种麦,南方种稻,麦子不需要插秧,由此可以看出,秧歌起源于南方地区。秧歌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这一点和鲁迅所言的“劳动说”相同。开始,秧歌只和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有关,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农歌、民间武术、杂技、戏曲的技艺与形式,所以就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至清代,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

“秧羔子”是秧歌与社火的统称,所以,二者的起源应该就是其来源。但从语音方面而言,“秧羔子”更相近与秧歌,不难得出结论,张掖地区的“秧羔子”应该是一种以秧歌为名,糅合了秧歌和社火中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民间艺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px/7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