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筋膜训练火了。这当然首先来自张伟丽的宣传。关于张伟丽的筋膜训练视频,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
以下转自中国搏击资深媒体人“平常心”在对张伟丽的采访之后,对张伟丽“筋膜训练”的科普:
很多人对张伟丽筋膜训练内容有兴趣。正好这几年我一直进行的就是这方面的训练,虽然不是一个老师,但很多东西相通,所以解释一些其中的原理和筋膜训练设计的思路。在教学视频中,张伟丽的筋膜训练主要是下肢,目的是最大程度让臀部肌肉参与整体运动。
谢老师要张伟丽踮起脚尖,同时脚踝一圈绷紧。古武术里有“五点金落地”的说法,讲究五指抓地足心空。(用踩道具球更容易感受),根据下肢筋膜的结构,脚踝一圈拔紧,把脚底的劲拔上来,这样下肢筋膜就链接上了。下肢一激活,全身就整了,周身轻灵,不过下肢容易疲劳,所以要在日常中加入要领,特别锻炼这块。有了这个知识背景,再去看张伟丽的筋膜训练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我老师看了下张伟丽的训练之后,觉得里面一些教学的方式很有意思,比如球类道具的运用,就是借助道具来帮人感知筋膜如何协作。这对初学者是很有效的。我们以前是通过意识来完成结构定型定位,这需要很多训练才能有感觉,但用一个球就能挤压出一个结构,帮人理解,这效率就高了很多,而且容易解释。
这里必须说一下,武术中的筋膜概念其实跟现代康复学中的筋膜不完全一致。可以大概理解成“拉筋腾膜”,这是两个东西。“宁可筋长一寸,不要肉厚三分”,这是筋,可以变长,膜是指一层肌肉外的白色包裹物,可以变厚。严格来说,筋和膜是不同的练法。张伟丽的训练属于筋膜感知训练,处于“辨识自身”的阶段。在解剖学和生理结构来说,很多名词没有对应的中文,而且古传内容也有很多文字表达上的谬误。(上次我解释了一个腹内压恨不得用一整篇西方论文来做作证)。这个还是得谢老师这样的西方通来出书,语言和名词才能驾驭。”
在和孙洋老师第一次聊天时,他就提到,太极训练让他的筋膜力增长很快。
见:太极竟然真的能打?看他如何靠太极加持获泰拳联盟金腰带
这次,对筋膜一直在研究的孙洋,将详细讲一讲他对筋膜训练的看法。
之前,史哥曾经问到,是否传武所谓的外家就是肌肉力,内家是结构力?而有人指出:外家是结构力,而内家是筋膜力。对于这一说法,孙洋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孙洋专访还有最后一期,非常精彩,下次发布不要错过。如果喜欢,就点一个“在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下面是孙洋老师的太极实战试听课,是一个对于太极用于擂台实战的总体认识的介绍。通过这个课,可以建立起一个太极擂台实战的基本认识。有兴趣的可以长按识别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