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与人文历史
本文据周亮先生年12月
在北京微笑精舍的讲座录音整理
一、千年风流
二、白云一朵
三、华夷之战
四、佛道之争
五、回头向东
三足鼎立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诸子百家蜂拥而出。由大一统的局面,进而像大树主干分杈。这意味着什么?开枝散叶。
同时期,印度出现佛教、耆那教等新教义,有别于传统的婆罗门。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出现。
中国文化初期三大家分别是儒、墨、道,法家后来居上,墨家淹没。兵家原是道家的一个应世外延,汉室独尊儒术,文臣武将位列两班,文臣多出自儒家,武将落实兵家的思想,基本文武合一了,甚至以儒将为荣。阴阳五行之类并入道家。
诸子百家从出现到碰撞,达到融合,尘埃未定,佛教大举进入,最终形成儒、释、道三家挂帅,九流纵横的局面。而这些是在唐宋之际成型。
佛教通过与道家、儒家的不断磨合,有别于传统的大乘学派问世。禅宗之前俯首草莽,逢唐高标旗帜,正是由于惠能等人的努力,始为世人所瞩目。为适应本土环境,佛教面貌焕然一新。
从严谨的角度讲,东南亚的小乘佛法,国外研究所谓释迦牟尼的原传佛法。大乘教义是马鸣、龙树、世亲、无著这些大菩萨努力的结果。从佛法修证来看,成就之后具“佛知见”的大乘法门,与原传佛法是不二的,都归于佛说。
佛教进入中国,遇到的最大障碍,在现象上是儒家的,儒家不认可这种宗教形式;在理论上是道家的,老庄《道德经》、《南华经》也是通有无体用的玄学。
佛法早期翻译的时候,称为格义佛学,用的都是道家的对应词汇,这就不好,无法彰显特色。佛教后来出现禅宗,极力摆脱文字的束缚,也不是没有因缘的。
儒家从两汉经学开始,也在探讨天地问题。孔子《论语》是不讲怪力乱神的,儒家最初主要讲仁,后来孟子主张义,仁义表现形式是礼。佛法在中国的发展,刺激儒家,到宋朝分蘖了理学。
理学的来源,是儒家嫁接陈抟老祖的太极图,重新引申的结果。任何学术都不是孤立的,包括明朝心学的出现。如果说北宋引入道家学术,那么到了王阳明这儿,心学完全就是禅宗的翻版。
儒家受道教、佛教的影响,生出变化。再看道家,也在应机而动。最终结果是,佛教借助了道家的表述词汇,道教采取了佛教的组织管理。
中国东汉末年成立的道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团队,有点类似现代的协会组织。而佛教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宗教体系,其模式正规完善。
以当代为例,麦当劳、肯德基进入国内,提出快餐理念。而长于模仿的国人,很快滋生了加州牛肉面,永和豆浆,等等品牌。反过来,麦当劳、肯德基,也由原来的汉堡可乐,到现在米饭、豆浆、油条都卖了。
全真道照搬了佛教的体制,不同于之前的正一道,修炼要出家,规范道场建筑,实施管理制度,甚至佛教叫方丈,道教直接也叫方丈,下辖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如此种种。
武学正统
在中间带历史时期,儒释道三家文化主流,先后发生改变,间接影响到中国武术的走向。
中国武术在历史上,是指战场征讨杀伐的技艺。宋朝皇帝把历朝历代的兵书、战阵汇总,兵器的定型、打造,统一模式,编辑图书《武经总要》。其中,“白打”是武学末端,活动手足而已。
中国武功四大器械,刀枪剑棍。不是先创立的拳,我们是先出现的器械,器械的发明是因为实际的需要而产生。
刀和剑是短兵。刀,全世界各民族都有,先在生活中使用,继而改良,走向战场。
而剑典籍有记载,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
两个长兵,棍和枪。棍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器械,树木丛杂,随手取之,故在武术界称为百兵之祖。跟着出现的是矛,棍的顶端加一个锐器。
春秋战国时代,主要攻势靠战车,驾驭居中,里侧士兵拿弓箭,外侧士兵持由矛改良的戈。为什么要改良?增加杀伤力。
因为人在战车上,进行远距离攻击,矛只能直刺,而戈可以直刺,还可以横啄。当时戈成了战争的代称,成语大动干戈,金戈铁马,枕戈待旦,反戈一击,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至于刀剑,平民在生活中都可以佩戴。文明是逐步完善起来的,法制是逐渐建立起来的。东周人人佩剑,一语不合拔剑而斗,借助利器,横行天下,而不是两个人比拳头。
后来因为历史的推进,文化的演变,剑的应用范畴转变,成了宗教里的法器,和古代有身份人的文化饰品。
中国没有远古留下来的剑法,都是后代繁衍的一些技艺。对照日本的剑道或者弓箭,我觉得真的是心存惭愧,人家维系了古法。我们这些不肖子孙,恃骄卖弄的多是赝品。
中国大枪在历史上一脉流传下来。因为打击游牧民族,需要快兵轻骑。汉朝跟匈奴人打,战车除了押运粮草之外,从主战场退出,骑马冲锋,变成了主要的攻击手段,矛的直刺作用彰显。
矛的演变,唐朝叫槊(通“矟”),到了宋朝才开始明确叫枪。宋之前有叫枪的,有叫矟的,有叫矛的,称呼不一。
历史上名将多使枪,如楚霸王项羽用戟,曹操横槊赋诗,五代王彦章称“铁枪”。南朝羊侃,用的兵器叫两刃銏。枪尖主要是用来刺的,把两边的锋利扩展,增大杀伤力,叫两刃銏。
羊侃是名将,国家每研制出一款新枪型,必先让他试练,梁武帝带文武百官看,老百姓听闻消息都出来围观,特别热闹。很多人距离远看不到,纷纷爬上树。由于树枝被压断,有人掉了下来,因此而摔伤。
李世民与兄弟元吉,为太子之争,经常发生摩擦。尉迟恭保李世民,李元吉就挑衅他,都说你厉害,敢赤手空拳与我对阵吗?尉迟恭点头允诺,骑在马上,趁着对方前刺,他闪身抓矟,力夺在手。如是者三。
中国武兵从矛、戈、戟、矟(马槊),一路发展,到宋朝定型为枪,分别有虎头枪、笔管枪、素木枪、鸦项枪、蒺藜枪等,数十种之多。那时对武功的研究,由政府举国推动,是历代高人心血的结晶。
(待续)
推荐阅读
终南山外山:缘起半山
终南山外山:桑梓植梦
终南山外山:遇见自己
终南山外山:京华烟云
终南山外山:桃源深处
终南山外山:昔年曾见
周门纪事
周门纪事——周亮说从师
周门纪事——周亮说武学
周门纪事——周亮说丹道
戊戌年五月二十一日周门立碑南太行
周亮年教学
庐山基地免费招生——锻造文武双全之士
春暖花开,我们练拳吧!
龙战于野——话说中国大枪(序)
十年磨一剑——天下周门今日上线
北京白癜风治疗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