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学习者常见的误区

一、两个极端的感觉

1、一个极端是靠自己,否定跟老师学习的意义,认为靠自己摸索就一定能成功。在拳学的实践中,对前人的经验更多的是需要拿来,尽快实践验证剔除其中的不适合自己的成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好象飞机的飞行技术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你还有必要自己在家里弄个小作坊造飞机吗?就算你这个小作坊做出个飞机,能比现有的飞机高明到哪里去吗?你有钱的话,买飞机就得了。

窝在家里、山沟沟里,自以为很得意的新发明,拿到外面交流的结果就是个笑话,那玩意人家早就有了。

2、另一个极端是依赖名门、名师,把自己的出路都压在所学拳种和老师身上。

我一直强调,拳学是动态的,社会的发展会带来拳学的变革,不同的人即使学同样的拳,也需要不一样的变化,龙生九子,个个不同。

所谓“学我者生,象我者死”,许多学拳者津津乐道的某人如何如何象其师傅,其实是一种极度无知的认识。说得难听点,再象师傅,你也不过就是个复印机罢了!

拳学的修习目标是使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本能。拳是为我所用,而不是我去做拳的奴隶!

没有超越师傅、前人的魄力,你注定就是个拳学的奴隶罢了。

二、相信函授

迷信函授的人,我见过许多,一动手一塌糊涂的是绝对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

函授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切不要夸大其实际效果。李小龙说:“武术总结起来就是如何、为何、何时”。函授,或许让你知道要学什么,但怎么训练这条路,你还是迷茫的,不到位的,甚至是错误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什么样臭水平的“二把刀”都敢瞎编教材,就更危险了。

教学训练要真正搞出水平,讲究的是因材施教,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都需要区别对待。

函授往往就是用一个版本去适应所有学习的人,最大的弊端是指导者无法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对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不能及时纠正,学习者是难以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对了。

当面指导,你错了,老师、教练可以及时纠正你,函授的话你知道吗?!例如某君跟我见面之前,花在买资料上的钱绝对过万,但动手,什么都没有。

切不要轻视“学拳容易改拳难”,就算你以后有机缘遇到个好老师,他帮你改拳也要改到他脑袋痛。

最搞笑的是,有的人跟我见面时,不抓紧时间学、问,分手了反而追着我要讲义啊、教材啊。真TMD的无知到极点——手把手都难学得好,反而看教材比我手把手教都好?!

三、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问题太多的学生更不是好学生

话说我读初中的时候,跟我大哥住一个教师宿舍的老师姓李,李老师教高考毕业班数学课,其班上有个同学叫包某某,包同学很有趣,他课后来到教师宿舍请教李老师些问题,李老师高兴啊——还有这么好学的学生,当然要细心指导。但是,终于某一天,李老师大发了一把火:“包某某,你什么问题都拿来问,你自己究竟有没有动动脑子呀?!”

呵呵,说这一段不是为了取笑谁,而是要表达这么个意思。从不问问题,不表示你真的什么都懂了,自己经过思考研究真的不懂还是应当请教老师、教练,但切记,自己根本不动一下脑筋就直接去问,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你也就等同于不会拿饭勺只能等人喂你饭的婴儿了。

四、一门不精,百门何益?融会贯通是高级阶段的事,初学者根本不用考虑这个事情

许多学拳者,跟我大谈他要把多少家武学融会贯通的理想如何如何,我为什么认为他说的不着调呢?

年我在《搏击》杂志上说过:“一门不精,百门何益?”

今年的年前,有个学生跟我聊天,说还要去学什么什么,我说你到现在还是个糊涂虫,这么些年来,你见过名家无数,学到了什么?

学习的过程,是先做的加法,后做的减法。懂的就明白,不懂的就算了。搞技击,你如果不能抓住技击的规律,技击训练的主线,一辈子也就永远是个票友的水准。

免责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yg/3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