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龙云,山东济宁人,出生于年。蔡先生是我国首批武术九段(中国武术最高段位)获得者,国际级武术裁判,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蔡龙云也是新中国武术科研和竞赛训练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四岁习武,子承父业年11月,蔡龙云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武道世家,他的父亲蔡桂勤虽然身材不高,但出手快,因此被人称为“拳魔”。蔡桂勤18岁就加入镖局,经常南来北往押送货物,没有出过差错,是19世纪初中国武林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蔡龙云4岁的时候开始习武。每天清晨天不亮,小小的蔡龙云就要起来练习扎马步,马步一扎就要半个小时,除了基本功父亲还教授了“迎面三脚”等一些武术绝技。扎得不好再重扎,摔倒了再爬起来,直到父亲满意,蔡龙云才能休息一会儿。每一天都需要训练十多个小时,一有松懈就会被父亲的藤条鞭打,父亲并没有因为孩子年纪小就放松要求。后来蔡龙云到了上学的年龄,进了学堂但是训练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从之前一整天的训练,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早晚练。"神拳大龙"蔡龙云按照父亲的要求,蔡龙云每次训练的时候都只能穿着一件单衣,不论春夏秋冬,皆是如此。这样高强度的严酷训练,蔡龙云曾经也无法坚持下去,由偷懒而萌生逃脱的念头。但是父亲好像能看穿他的心思,每当他有这种想法的时候父亲总会察觉并惩罚他。蔡龙云只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母亲也十分心疼,但拗不过父亲,每次给蔡龙云上药的时候,都会默默地流眼泪。从刚开始的被迫训练,蔡龙云渐渐地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武术。由于长时间的训练,蔡龙云没有辜负父亲寄予他的厚望。在他9岁的时候,迎面三脚、八步连环、罗汉十八手、少林疯魔棍,这些难度较大的功夫,已练得有模有样。远赴上海,拜师学艺随着功夫的精进,蔡龙云不愿囿于父亲的有限教导,他得知当时上海有许多著名的武术大师,为了增进武艺,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广拜名师。在上海学习期间,他学习了很多种拳法,精研少林、形意、八卦等拳种。他演练的华拳和十二套拳路打得刚猛、飘逸、挺拔、俊美,深得老一辈武术家赞赏。通过不断地练习武术,蔡龙云培养出了坚定的信心和心志,在拜师学艺期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在未来的武术界自己能占据一定的地位以及名气。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他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刻苦努力。而他的同龄人此时还正处在懵懂的叛逆期。本文作者与蔡龙云先生当同门师兄弟在休息的时候,他依旧在练习;遇到一些拳法问题时,他会立刻请教师傅。那时候父亲对儿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将来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却没料到自己的儿子在不久的将来会轰动整个武术界。神拳大龙,一战成名年,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父亲蔡桂勤和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等要选出8名选手代表中国武术与西洋拳击一较高下。当蔡龙云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便向担任选派委员的父亲提出了参赛请求。但是他当时年仅14岁,父亲也比较犹豫,不知道是否真的要派他出战。看到父亲十分犹豫,蔡龙云便让自己的师傅去找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父亲思量再三之后就同意了,并希望他可以为国人争一口气。年11月13日,一场中国武术与西洋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上海举行,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回力球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对于中方选送的这个年仅16岁(当时报纸报道16岁,实际还差14天,方才满15周岁)的选手,外方十分不屑。通过抽签决定,蔡龙云的对手是俄国拳手马索罗夫。马索罗夫身材高大魁梧,而未成年的蔡龙云就显得非常弱小无力,当时大家都认为这场比赛毫无悬念。知道自己在力量上肯定比不过马索罗夫,蔡龙云决定避其锋芒,运用自己的巧劲,发挥腿下功夫。他充分运用中国武术身手敏捷、贴身靠打的优势,两个半回合内就把体格魁梧的马索罗夫连摔了13个跟头。马索罗夫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观众都惊呆了。当天比赛结束后,《新闻日报》以《中西拳击对抗,中华队获大胜》为标题,报道了“中国队以五胜二负一和获得大胜”的消息。14岁的蔡龙云以3:0的成绩大胜而归,威震十里洋场,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的小名叫“大龙”,从此便在武术界享有“神拳大龙”的称号。声名鹊起,名家赠诗在武术界要想成名的话,必须得要挑战一些有名气的人。而蔡龙云在被赋予“神拳大龙”的名号后,便迎来了众多挑战者。当时蔡龙云去看电影,路上被人叫住,而叫住他的人就是当地有名的地头蛇。这个“老大”带着一群小弟堵住蔡龙云,认为蔡龙云根本不配拥有“神拳大龙”的称号,向他挑衅。刚刚战胜俄国拳手的蔡龙云,正是年少轻狂又踌躇满志的时候,看到有人挑战便当场应下。两人很快打作一团,然而还没过多久,这个地头蛇就被蔡龙云给拿下了。从此之后他的名气就更大了。难能可贵的是,蔡龙云对这些名气毫不在意,更没有洋洋得意,而是依旧潜心钻研他的武术。蔡龙云击倒鲁塞尔年,美国拳击高手鲁塞尔来华挑战蔡龙云。面对这个挑战者,蔡龙云没有畏惧,放下狠话,照打不误。这一场比赛同样引起了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