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国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研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中国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研究李守培郭玉成

和美太极

天人关系,也即天人伦理,是中国古代伦理学说的核心问题之一。天人伦理,着力思考的是人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问题,也即人生之根本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均具有重大影响。传统武术中的天人伦理,对传统武术的技术和理论发生了全面的、根本性的影响。通过这些影响,其致力于解决的是习武者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试图为习武者的生命或者说心灵找到最理想的安顿之处和安顿之法。然而,当前已有研究在谈及武术的天人伦理时,却大多停留于“天人合一”的惯常表述,极少有研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系统探讨其形成缘由和历史影响。鉴于此,本文将从主要内容、形成缘由、历史影响三方面展开,主要以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相关理论为支撑,系统探讨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问题。本文所谈传统武术中的“天”主要是指自然之天和道德之天,基本不包含宗教中所谓神灵、上帝之类的主宰之天。其中的自然之“天”,是对天地之间自然万物的统称,而不单指纯粹的“天、地”之“天”。但在具体行文中,根据语境需要,有时也会用天地、天地万物、自然万物等词汇,来代指“天”的称谓。

1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主要内容

1.1天人合德:生生大德、仁之源也

《易传》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精神是天地万物可久可大的根本,没有它,天地万物就不复存在,也即“生”是天之性,是天之心。但“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经学理窟?诗书》),人之心为“仁”,则能“生物”;人之心不为“仁”,则无以“生物”。所以,“仁本生意”(《朱子语类》卷六八),生生大德、生生精神实为“仁之源”。明末大儒刘宗周说,“盈天地间只是个生生之理,人得之以为心,则为仁”(《刘子全书》卷八),更为清晰地阐明了“天人合德”“生为仁之源”的伦理观。

传统武术创造性地吸取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德的伦理取向,不仅以“生”为本,而且强调“仁”的精神。从先秦至民国,绵延数千年,传统武术的技术和文化由单薄而至深奥,社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但归根结底始终是一种用于保护生命的技术,技击始终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在历代习武者穷思竭虑的研究中,新的拳种不断创生,新的流派不断出现,这中间尽管有着创拳开派者各种各样的现实考虑,如标新立异、注重审美等,但说到底都是以技击保命为根本诉求。没有了对生命的重视和保护,传统武术也就丢掉了自身的精髓,难免被人讥笑为“满片花草”。可以说,传统武术正是为“生”而存在,为“生”而发展,生生大德正是武之大德。传统武术对“生”的关怀具有全面性和博大性。传统武术中不仅有太极拳、查拳等常态拳种,还有跛子拳、武松独臂拳、武松脱铐拳等专为特殊人群设计的拳种,可见其“众生平等”之“仁”的全面性。传统武术不仅有猴拳、虎拳等象形拳种,还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象形招法,这些拳种、招法体现了对自然万物生命精神的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yg/6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