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亦是武林高手温州武术博物馆参观记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国学大师亦是武林高手

——温州武术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王正

温州,八百里瓯江潮起潮落,滔滔不息地穿越温州而直奔东海。瓯江两岸文明所诞生的传统文化,无疑是温州人民的精神文明宝库中最为灿烂的一个组成部分。江心屿上那脍炙人口的诗篇,妙果寺里那经久不息的钟声,令人叹为观止的秦顺席桥,抚掌叫绝的雁荡夜景,尤其是永昌堡里那流芳百世的抗倭故事,这些无论人文或自然或历史的,可以说是百年醒目。

温州市夜景

温州多士,为东南最。瓯越热士,自古多少风流人物,无论本土名士或外来英杰,凝其山水之灵秀,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才华,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不灭痕迹。他们或顺应历史潮流,成为时代的佼佼者;或矢志革新,以国富民强为已任;或运筹帷幄,引领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之外;或著书立说,以独树一帜的思想观点影响子孙后代;或以锦绣诗篇讴歌温州山水;或以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蜚声海内外。以叶适、王十朋为代表的上千位进士和状元群体,他们关怀民生疾苦,或为民请命,或反抗异族入侵,或为事业、学术、发明创造而孜孜以求。尤其在南宋那个风云变幻的朝代,正可谓时世造英雄,期间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人志士,树起了具有鲜明旗帜的文化里程碑。出现了以王振鹏、黄公望为代表的画家群,留下了学术宝籍《永嘉桔录》与《真腊风土记》,开创了至今余味醇厚的“瓯”字艺术,瓯剧、瓯塑、瓯绣、瓯雕、瓯菜以及瑞安鼓词、温州盆景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瓯越文化,千古流芳。但是不要以为温州人只会崇文,不能习武。

今年三月去温州参加一个会议,应温州企业家叶志辉先生邀请参观了温州武术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地市级武术专题博物馆,馆长季国林先生介绍,除此之外,只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还有一个武术博物馆。

图:温州市武术博物馆

温州自古武风兴盛、千年不衰,是著名的“武状元之乡”、温州历史上出了武进士名、武科鼎甲30名(其中武状元19名),仅南宋一代,就有武进士人,武状元14位,占全国三分之一。明朝开国名臣汤和、抗倭将领戚继光抗倭在温州留下了赫赫战绩、彪炳史册。宁村、金乡卫、蒲壮所城、永昌堡,都是温州人民保家卫国、奋勇抗敌的历史遗存,民国时期的温州武术家,以不可小觑的实力活跃在中国武术的平台上。温州武术博物馆的介绍,国学大师南怀瑾竟然也是武林高手。

南怀瑾(-),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县,国学大师。南怀瑾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南怀瑾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受邀在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年9月29日于中国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

........——

南怀瑾

南怀瑾(年3月18日—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中国正统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南怀瑾十二岁开始习练武艺。成年后负笈四方,遍访名师。所学范围包括南宗、北派,长拳,短打,十八般兵器及蒙古摔跤、西洋扑击等。曾在杭州国术馆主办的全省性国术比赛中获冠军,并曾在国民政府成都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担任武术教官。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幸见过大师一面,就是一个学者,具有仙风道骨的风范,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武林高手。大师所著《论语别裁》我多次拜读,如今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国学课程,此书更是最佳参考书。

在台湾有很多“国术馆”,我还以为是教授武术的学校,如同上海的“精武馆”一样,结果进去一看,才知道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医馆”。但是这些医师有的就会武术,我曾向一位既是医生又是武术家的老先生请教,为何台湾的“医馆”叫“国术馆”?

原来民国17年(公元年)10月1日至7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由中央国术馆主办考试,分三级:县考、省(市)考和国考。第一届国考内容主要是散打,以抽签方法点名上台对打。参赛者面戴铁丝罩,拳打脚踢,无所限制。规定击中对方1拳得1分,踢中1脚得2分,击倒对方得4分,3打2胜用淘汰制方法产生最优15名,优等30名。这是第一次正式定名“武术”为“国术”但是到了第三日,荒谬的一幕出现了,有一个叫孟唐春的选手被打败了,但是他不服气,结果一把抱住对方,一口咬在对手脸上,把对手咬的鲜血淋漓。美国拳王泰森打输了不也是咬掉别人的耳朵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咬人的事情在咱中华民国的时候就有了。在这次国考中,大多是两名选手缠斗多时,甚至出现搂抱滚地的局面,观众们对武术浪漫化的想象完全被打破。当时就有人提出,武术不能实战,岂能叫“国术”,要对武术进行改良,当时民国都在流行“改良”,什么都要“改良”,京剧上演现代戏,就叫“改良京剧”。也有遗老遗少反对“改良”,甚至大骂改良派,你们是在“改良为娼”。在一片武术“改良”声中,改良派就要武术更多引进西洋拳、技击、日本柔道和泰拳。当时改良派认为武术乃我中华之精英项目,然而如今却精髓早已消亡。有些武林高手却不愿意抛头露面,淡泊名利,有些更为愚蠢,本门绝技密不外传。老舍先生据此而写下小说《虎头断魂枪》,情愿将此枪法带到棺材里也不愿意传给别人。而有些沽名钓誉之徒却打着“国术”名义招摇撞骗,败坏国术名声,所以不能叫“国术”。现在台湾的“国术馆”并非武术馆,而是传承了一些习武之人留下的治疗跌打损伤的医术,此“国术”非那“国术”也!

在温州武术博物馆还看到了叶大密的介绍。叶大密(-),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公阳人。名寿彭,又名大密,宇祖義,号伯龄、柔克斋主、紫华山人。他是我国近代太极拳传承名家,中医导引推拿专家,叶式太极拳宗师。

图:叶大密

但是这位武术大师却是个电影人。年,叶大密促成艺华影业公司成立,叶还出任创作部主任。协助田汉、阳翰笙、夏衍、苏怡、舒绣文等文艺界共产党人,先后拍摄出《民族生存》《肉搏》《中国海的怒潮》和《烈焰》等多部宣传抗日救国的影片,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民族抗日宣传运动,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声誉。

温州人可谓允文允武,还望我辈武术界人士尽快恢复我“国术”精华,让“国术”名至实归,早日扬我“国术”之威名!

左二为温州企业家叶志辉先生,

左三为本文作者,

左四为温州武术馆馆长季国林先生。

海生生明月7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yg/6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