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对这几句台词一定不会陌生:“犬子年幼,不懂礼数,望大人海涵。”“哟,这哪家的千金啊,长的这般水灵!”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礼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历史上,虽然本质是“重男轻女”的,但表面上还是把女性放在了“高处”,或许这只是为了安慰被压迫、歧视者的补救手段罢了。那么,像这种故意“贬低”男性的犬子、和假装抬高女性的千金等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说来可就很有意思了。
“坑人”的伍子胥
公元前年,楚平王嫡长子——太子建——受费无忌陷害而被迫逃亡,站在太子一党的太子太傅伍奢惨遭牵连,被费无忌以谋反罪下狱。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心中焦急,都在筹划如何营救父亲,最终大儿子伍尚与父亲一同被害,伍子胥则成功出逃。
据历史记载(不可考),伍子胥逃亡路上经过一处河畔,遇见一名浣纱女子,此时的伍子胥又累又饿,他看到女子的衣筐中放有食物,便央求女子施舍一饭之恩。事后,伍子胥告诉女子自己正在被人追杀,请求她守好秘密不要告诉别人,女子答应了他。
在那个时代,礼乐制度还未完全崩坏,深受礼教思想影响的浣纱女子觉得私自和男人接触是礼法所不容的,而且为了更好的帮伍子胥保守秘密,便抱着石头投河自尽,伍子胥见状嚎啕大哭,痛苦自责之余在河畔写下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反杀楚国,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并来到河畔祭奠女孩,携带千金投洒在她殉难之处,这就是“千金小姐”的典故,它是女性与千金一词的第一次结合,但还未形成用千金指代女性的固定惯例。一直到了元朝,千金才作为女性的尊称而普及。
这又是谁家的千金?
元朝戏剧剧本《薛仁贵荣归故里》有这样一段台词:“小姐也,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这是柳氏对着薛仁贵原配妻子所说,从这里开始,千金与女性有了固定关联,并且沿用至今。
在这个戏本子出现之前,虽然有了伍子胥“千金小姐”的典故流传,但并未得到普及,如果再稍往前追究一番,那就更戏剧化了——千金本是对男子的赞美。
这就要说说我们的千金主角谢朏(fei)大人了,此人生于河南太康,是南朝的一名大臣,同时也是一名文学家。这谢朏的家境不是一般的好,他祖宗是东晋太保谢安大人,山水诗人谢灵运是其族叔,老爸谢庄也是一名权位较高的大臣。
这般优渥的家庭,谢朏所受的教育自非常人所能相比,而且他本身就极为聪明。史书记载他7岁就能赋诗写作,20岁就入仕为官,官至紫光禄大夫,那权位也是极高的。也正因为他的聪明,老爸谢庄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他。
10岁刚出头的时候,父亲带他出去游山玩水,结束后告诉谢朏作一首词来纪念这次出游。没想到,年幼的谢朏拿起笔就是一通洋洋洒洒,文笔惊奇、行云流水。随后,这篇佳作传到了当朝宰相王景文手中,老头不由赞叹道:“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谢庄得知后也夸赞儿子说:“真是吾家千金啊。”
这还是第一次把千金用在人身上的例子,是真真切切对有才男子的尊称,但是也未得到普及使用。直到元朝戏剧话本的流行,千金一词才正确的使用到女性身上。
犬子无能
搞清楚了千金的由来,我们再来看看有趣的“犬子”由来。犬子原本就是指小狗的,和人半点关系都没有。《抱朴子·论仙》中写道:“又以往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复长。”这里说的就是小狗。
而第一次把犬子用到人身上的,是大名鼎鼎的司马相如父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所以你看,司马相如原来不叫相如,就叫犬子,后来因为司马相如很仰慕蔺相如,才把名字改了的,在这之前他全家都喊他司马犬子。想想这个画面简直有趣极了。
在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里,物质资源相对匮乏且种类稀少,养活一个孩子的成本和难度比现在高出很多,而且那个时候的医疗技术手段也非常落后,新生儿死亡率和儿童夭折率非常的高。
司马相如的娘亲担心儿子也会是个夭折的命,所以给他取名犬子,希望儿子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但是后来司马相如成就非凡,不仅一家人跟这鸡犬升天,连自己用过的小名都跟着涨价了!
许多底层家庭“迷信”司马相如娘亲的取名方法,便跟着一起“玄学”起名,引起一股小名风潮。没想到的是,这股风潮无限蔓延,达官贵人也开始使用,所以犬子后来才成了对儿子的称呼,寓意就是好养活、有成就。
其实除此之外,我们中国人还有很多类似的“低下”称呼,它们召示着我们的谦恭文化,比如“拙荆”用以指代妻子,敝人和在下指自己,小女指女儿等。
当然,虽然我们文化里饱含谦恭气息,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受人欺负的性格,仔细想想,我们从来没听人说“你家犬子”“你家贱内”这样的话,这代表着侮辱、挑衅。我们自己谦恭可以,但决不允许被迫谦恭。
现在,几乎很少有人使用犬子这样的称呼,因为它多少有些不雅,毕竟是用动物来指代人的词汇,丢弃也罢,但相比之下,千金、严父、令尊、令堂这类的尊称是有必要保留的,这些用词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文化气息、人文素养的体现。
对比起来看,现在我们更喜欢说“你爸”“你妈”,如果不小心用错了场合,或者听者会错了意,这场交流很可能就演变成一次武术比拼,赢得进局子、医院。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中需要保留的优秀元素,还是应该靠你我自发去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