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武林最强者之四中华传统武术

鐧界櫆椋庣殑鏃╂湡鐥囩姸鍥剧墖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0.html

各位朋友,久等了,因为前段时间工作繁忙,加上很多内容审核过不了关,所以一直没有更新,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前面我们讲了地表最强的俄罗斯,现代格斗鼻祖日本和后起之秀巴西,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武术。

现在我们常常说:天下武功出少林。而且这个“天下”真的是“全世界”,而不是“中华”。据说天下最高的武功出自一本叫做“易筋经”的武学秘籍,谁拥有并且练成了,就能天下无敌!当然了,呵呵,这是金庸老先生在《天龙八部》里说的。

黄日华版天龙八部

首先笔者要承认,和很多男性读者一样,本人从小就是金庸迷,各种门派的武功秘籍以及人物恩仇都了如指掌。虽然知道金庸写的那都是小说,但我们还是会怀着善意去相信里面的很多东西。实际上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少林七十二绝技啦、易筋经啦、九阴真经啦,都是人家金庸老先生怀着美好的浪漫主义情怀想象出来的,可偏偏很多人看了以后信以为真。在这里我真的是不得不服,我服的不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而是金庸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传说中岳飞校订的易筋经

就拿这个所谓的“易筋经”来说吧,真实的“易筋经”确实是存在的,不过它是一本道教的典籍。据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等书考证,均认为该书籍《易筋经》系明朝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所作。

实际上真实的“易筋经”就是道教用来练习呼吸吐纳,有点类似瑜伽呼吸法,用以达到调节人体内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至于是否真的有效,笔者不敢断言,但是这本号称“少林武学至高秘籍”的“易筋经”确实和少林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人说:武术并无高低之分,只有习武之人有强弱之别。相信这句话的人,估计不是电影看多了就是小说看多了。武术怎么可能没有高低之分?

“武术无高低之分”的电影剧照

当别人在练力量、速度和抓机会能力的时候,你在练白鹤亮翅和打木人桩;当别人在练防守和抗击打的时候你在练推手和运气。结果自然是一上场就凉凉了。

传说中的咏春木人桩

我们应该这么说,不同的两种格斗流派,如果同样资质和年龄的学生花同样的时间(比如十年)去练习,结果对战的时候大家水平差不多,那说明这两种流派差距不大。

MMA选手训练视频

比如一位练了十年的泰拳的选手和一位练了十年的巴西柔术选手如果放在一起对打,可以说站立格斗技术肯定是泰拳手强,而地面缠斗技术肯定是巴柔选手强,这时候就看谁抓机会的能力更强了。所以现在最流行的格斗比赛MMA就是采取了综合格斗规则,不管是哪个流派的选手都可以同台竞技,例如荷兰踢拳手可以和俄罗斯桑搏格斗家同台竞技。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中国传统武术选手能或者敢走进MMA的八角笼。原因很简单,因为打不过,或者说打不了。

泰拳VS巴柔

传统武术不能打,现如今已经不是个什么秘密。至于“术高莫用”或者“不想闹出人命”之类的借口我们就不要当回事了。以下视频千万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当心喷饭:)))

术高莫用

至于传统武术为什么不能打,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第一,传统武术讲究的是“见招拆招”,首先它预设了对手的“招”,然后自己脑子里再想出来一套“拆招”的办法。也就是说传统武术没有办法抵挡“意料之外”的招数,说白了传武的招数只能同门师兄弟之间演练。那确实比较好看,真的如行云流水,可遇到真实的格斗就只能抡王八拳了。

精彩的对练

第二,还有人说传统武术是杀人技,擂台上不能插眼提档,所以大师们发挥不出来。

哇塞,怎么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怎么只剩下这两招了?可实际上就算是这样,怎样精准地把对手的眼珠戳瞎、把对手的蛋踢爆,在传统武术也没有明确提过,说起来就只有一招“猴子偷桃”!反而是俄罗斯桑搏里面对于怎样攻击对手的眼睛和裆部有明确的技巧说明。除此之外,桑搏和柔术里面都有一些能对人造成致残伤害的小关节技。而我们传统武术里面都一律以“猛虎下山”或者“仙人指路”之类的笼统而唯美的招式名字来说明,至于真实的技巧是怎样,那就使劲发挥你的想象力吧。

实战桑搏宣传片

在擂台对战中,桑搏和柔术的选手舍弃这些致命技巧后还是可以有很强的战斗力,有意思的是传统武术家们把这些人家不用的招式歪曲成人家不会用这些招数,并且把这些招式当成自己的法宝。

而且挖眼踢蛋这些招数一样需要速度、准确性和抓机会,可以说传武大师和桑搏选手在允许挖眼踢蛋的规则下对战只会死的更惨。甚至再退一步,传武大师允许挖眼踢蛋,对手不可以的情况下,结局也是传武大师不堪一击。因为传武大师根本没有踢到别人蛋蛋和戳中别人眼珠的能力。

第三,还有人说中华武术以前很厉害,只是49年以后政府不鼓励人民习武,把传统武术改成了广播体操,所以传统武术就慢慢衰落了。我完全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让我们来看看年,轰动香港澳门的两位传统武术大师的擂台对决。

吴公仪VS陈克夫

视频里的两位主角,一位是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武术教官的太极掌门人吴公仪,另一位是澳门白鹤拳掌门人陈克夫。对于这场对决,当地报纸的评价是:快如闪电,猛虎扑兔......!

太极掌门人吴公仪

呃,好吧:)))

不过台下有一个叫做“查良镛”的年轻人,看得相当不过瘾,觉得中华武术不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他回去就改了个名字,叫做“金庸”,然后用一支笔写出了一个江湖和他心目中神奇的中华武术,这也许就是这场比赛最大的意义!

年轻的查良镛

还有人说得更玄乎一点,说以前古代中国武术用来打仗很厉害,只是现在热兵器时代用不上了就衰落了,这个说法更不靠谱。古代也好,现代也好打仗拼的是谋略、后勤、装备、纪律、情报等等,哪怕是民心士气也比所谓的单兵武术重要的多。可以说古代打仗绝大部分的成败在于谋略和后勤,和个人武艺几乎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很小。即使有关系,在古代战场上更实用的是摔跤而不是拳脚。

还有一个说法是:中华武术以兵器见长,十八般兵器打遍天下。可实际上现在国际上真的有冷兵器的对打比赛(M-1),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吊打所有国家,而从来没有中国选手在比赛场上出现过。

真实的冷兵器格斗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中国散打和传统武术的关系。我们常常以为中国散打就是传统武术的一个门派或者从传统武术发展出来的。其实恰恰相反,散打原来是最被传统武术看不起的,传武大师和当时掌握着正统体育舆论的媒体把散打称为:拳击加个踢。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散打是怎么来的。前面两期我们讲过,年代,日本踢拳兴起,号称“踢拳鬼”的泽村忠在曼谷伦披尼拳场横扫一众泰拳高手。一时间,踢拳风靡世界,出现了各种流派,如:荷兰踢拳和美国踢拳。有意思的是,说美国踢拳是“拳击加个踢”倒是蛮贴切的,因为当时练踢拳的美国选手基本上都出身拳击,然后苦练踢技。

踢拳鬼-泽村忠

北京的武术大师梅惠志于年结合了日本踢拳和北京跤创立了散打,并且率领弟子们横扫中国武林,打趴下了所有门派的传武大师,当然也惹怒了当时的体育主管部门。

中国散打创始人梅惠志先生

有朋友说散打脱胎于北京跤,那北京跤总是传武了吧?您想多了,北京跤又叫“满洲跤”,在满语里叫做“Buku”也就是俗称的“布库”,满洲跤脱胎于蒙古跤“Bok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蒙古博克”。所以说北京跤也是舶来品,而不是中华传统武术。再加上长期以来,我们电影里看到的都是日本武士天天被我们的霍元甲和叶问暴捶,要是有人告诉你,散打其实源自于日本踢拳,这多没面子啊?!

蒙古搏克

看了以上笔者吐槽传武的各种不行,各位一定以为我很看不起传统武术,其实并不然。传统武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是可以在民间推广的,不能打就不能打,实事求是,实话实话就好了。可偏偏有很多人抱着虚幻的阿Q精神,把传统武术说得玄乎其玄,说成“一出手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我就是不出手!”

因为篇幅有限,本篇就先讲到这里。下一集我们一起看看传统武术和散打VS各国高手的情况,把这几十年来中国武术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实际情况做个简单的回顾,让大家看看我们中国武术的真实水平。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视自己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而不是掩耳盗铃或者夜郎自大!

下集会更加精彩,敬请期待。

——END——

点击以下链接可阅读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px/6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