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引领上田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

上田村文化礼堂

上田村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年经过调整后,由原上田村、芦山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共有农户户,总人口人。上田村是临安第一批文化礼堂建设试点村之一,文化礼堂建于01年,占地平方米,集牌楼、广场、戏台、特色展厅、村庄客厅、文化讲堂、书法创作室于一体。

“文武上田”是上田村的文化特色,“文”表现在当地种类丰富的文艺队伍和文艺活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上田书法;“武”表现在国术团、十八般武艺、红毛狮子灯等。

近几年,上田村结合文武传统,创造性地编成全民健身《文武操》,为文化礼堂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添砖加瓦。

密集的锣鼓声中,火流星率先出场,滚叉紧随其后,接着,两只红毛狮子纵身跃出,狮子毛色通体金黄,只在背上有一长条红毛。腾跃之间,只听锣鼓声节奏一变,一位皓首白眉的老人挥舞关刀,步伐如行云流水。随着鼓点起伏,金枪、狼牙棒、六谷耙、尖刀枪、棍子、双刀、锏、方天画戟、剑……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这是上田村国术团团员们在乙未年“清明恭祭钱王”仪式上的精彩表演。每次观摩上田的十八般武艺,观众们都热血沸腾,恨不得化作他们中的一员,龙腾虎跃,可当得知国术团的团员不仅“武能上马定乾坤”,而且“文能提笔安天下”时,不由感叹,若想文武双全可去往临安上田。

板桥镇上田村十八般武艺表演

/01/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寻根问祖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最初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书法以其博大精深的魅力,能使人在起承转合、飘逸灵动的线条世界里,感知生命的轨迹与律动,多少书法家为之魂牵梦萦。

上田钱氏曾经以造纸谋生,纸是文房四宝中十分重要的工具,没有纸,笔墨焉附?也许是上田传统的造纸业,衍生了最初上田人对于书法的爱好,这种陶冶情操的书法艺术,慢慢地成为上田的一大人文景观。

武术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还没有脱离生产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上田武术,源自防护,盛于健身。据《钱氏家谱》记载,康熙年间,武肃王三十二世孙钱源,携家眷自富阳迁至上田,繁衍生息。钱王后裔本善武术,为习武防身创制了十八般古兵器,集各路武术精华编创了独特而实用的操练法。

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现已成为集竞技性、表演性和艺术观赏性于一体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武术。上田十八般武艺兵器独特,表演形式别具一格。传承至今,其表演形式已不局限于十八样兵器和武术表演,同时把武术和狮子灯会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强身健体,又有很大的观赏性。每逢元宵灯会,上田十八般武艺常常应邀演出,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争相观看。

/0/

新的时代,新的情感,新的建设

崇文尚武已成为上田人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以武交流、以书会友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村民们的追捧和喜爱。

“浙江书法村”和“杭州市书法村”——上田村文化礼堂的展览厅和书法创作室里,陈列着诸多书法名家和上田村民的作品。闻着阵阵墨香,人们感受到的是书法创作活动在美丽乡村蔚然成风。

年,上田村成立了村级书法协会。年,上田村被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书画创作培训基地称号。01年8月,上田书法协会正式登记注册为临安市书法家协会上田书法分会。

截至目前,上田书法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6名,其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8名,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3名,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4名。会员中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泥水匠,有80多岁的鹤发老人,也有八九岁的孩童,他们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奖项,为上田村争得许多荣誉。

上田十八般武艺几经风云,历尽沧桑,其历史文化内涵愈见深厚。在文化礼堂的广场上,曾经的武术队已更名为国术团,将武术传统摆在了国术的高度。国术团成员共50多人,不仅会拳脚,还会使用兵器。

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介绍,0世纪末流失的十八般兵器已经全部寻回,国术团成员各选择一样兵器,练习几样套路,也有的成员会多样兵器。平时国术团成员经常聚在一起训练,年和年连续两次代表板桥乡参加临安市举办的“吴越风”元宵踩街活动;年参加杭州市欢乐奥运进农家比赛,取得第二名的佳绩;年参加了在杭州市黄龙体育中心举行的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获得十块金牌、一块银牌、一块铜牌的骄人成绩。

上田武艺01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还培养了武术传承人,年选拔了7人参加武术培训,其中18名小孩是十八般武艺的继承人,现在,这18个孩子的一招一式已尽显小武术家的风范。

“浙江书法村”授牌仪式

/03/

血脉在流淌,祖先在凝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一个人走得再远,最初的能量无不来自家庭。每个家庭应有好的家风,每个村庄也要有好的村风。我们应让文化礼堂成为村礼仪活动、议事活动、培训活动的场所,让老年人喜欢文化礼堂、年青人经常走进文化礼堂、小孩们爱上文化礼堂,进而推动整个村庄大家庭的发展。

01年,上田村成为临安第一批文化礼堂建设试点村之一。上田村的党总支书记潘曙龙面对困难,抽丝剥茧,从解决不团结问题到凝聚人心,经过多少次的开会,上门做工作,一个个谈,一点点磨,终于,全村整合流派成立上田村十八般武艺国术团。

为了让一些热爱书法的老人能有个地方写写书法,上田村先是从村办公楼挤出两间书法室,现在文化礼堂专设书法创作室。到底是什么让全村人真正放下心结,团结一致并不断坚持?是血脉,是上田人本身的精神血脉,是内心对先辈们共同的追思,是对后辈的希望和肩上担负的责任。同宗同祖同一条心,上田人传承崇文尚武的传统,激励着全村群众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因此,上田武术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上田书法团队不断壮大。

几千年来,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两大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田村的十八般武艺国术团和上田书法协会团队,留给我们的除了经验和学习,还有更多的思考。祖辈的传承,后世的延续,如何把农村文化礼堂真正变成对农民群众具有较强感召力的共同精神家园,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这值得每一个礼堂人深思。

对于包括上田村在内的每一个致力建设文化礼堂的村庄来说,文化礼堂都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血脉在流淌,祖先在凝望!

作者:杭州市临安区文化馆何昕炜

本文刊载于《文化月刊》00年7月号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hushentong.com/wspx/7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